[發明專利]異構無線網絡中基于個性化消費偏好的垂直切換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438603.1 | 申請日: | 2020-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7236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8 |
| 發明(設計)人: | 馬彬;奚盼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郵電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W24/02 | 分類號: | H04W24/02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恒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陳棟梁 |
| 地址: | 400065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線網絡 基于 個性化 消費 偏好 垂直 切換 系統 | ||
1.一種異構無線網絡中基于個性化消費偏好的垂直切換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預處理模塊、數據挖掘模塊及判別選擇模塊,其中,預處理模塊用于結合當前業務進行閾值判斷和參數處理,篩選得到滿足業務基本需求的網絡的服務質量評價值x1、性價比x2、價格效用值x3;
數據挖掘模塊,用于通過網絡端的數據挖掘模塊獲得定義的個性化消費偏好權重,分別為追求極致性能的偏好程度α、追求較高性價比的偏好程度β、價格敏感型的偏好程度γ;
判別選擇模塊,用于結合預處理模塊獲得的服務質量評價值x1、性價比x2、價格效用值x3和數據挖掘模塊獲得的個性化消費偏好權重,構建效用函數并判決選出目標網絡;
所述預處理模塊結合當前業務進行閾值判斷和參數處理,篩選得到滿足業務基本需求的網絡的服務質量評價值x1、性價比x2、價格效用值x3,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201、對檢測到的網絡參數進行閾值判斷并做歸一化處理,其中需要閾值判斷的參數為RSS(Q1)、帶寬(Q2)、時延(Q3)、抖動(Q4)、丟包率(Q5)這5個參數,得不同業務類型的RSS、帶寬、時延、抖動、丟包率的最小閾值,分別表示為其中i代表不同參數,取值為1,2,3,4,5;k為業務類型,當前為實時業務k=0,否則k=1;判斷條件滿足并且關系表示為:
Qn表示檢測到的參數值,其中n取值為1,2,3,4,5;
閾值篩選得到候選網絡之后,需要歸一化處理的參數為帶寬、時延、抖動、丟包率和價格,無線網絡參數分為效益型和成本型;
步驟202、采用當前業務的層次分析法AHP計算得到網絡的服務質量評價值(x1)、性價比(x2)、價格效用值(x3),用于構成自定義效用函數;
性價比是服務質量評價值與價格的比值;
所述步驟201中,效益型參數、成本型參數這兩類參數歸一化處理如下:
效益型參數:
成本型參數:
其中,表示用戶在k業務下第i個網絡的j參數值,為k業務中j參數最大值,而為k業務中j參數最小值,表示歸一化后的值;
所述網絡的服務質量評價值由結合了當前業務的層次分析法AHP計算得到,其步驟簡化如下:
①構建層次模型:最上層為目標層,中間為準則層,最下為網絡選擇層;
②構建判斷矩陣:RSS只負責閾值篩選,在剩下參數中根據對目標的重要程度,選擇帶寬、時延、抖動、丟包率構建判斷矩陣其中表示第j1個參數與第j2個參數的比值,并且
③計算權重向量:由如下公式可獲得判斷矩陣A的最大特征根λmax所對應的特征向量
④一致性檢驗:由如下公式檢驗得到的權重是否分配合理:
CR=CI/RI (5)
其中,CR為一致性比率,CI為一致性指標,RI為隨機一致性指標,當CR<0.1時,則認為矩陣A有滿意的一致性,可用對應的特征向量作為權重,否則要重新構造判斷矩陣A,直到通過一致性檢驗為止;
⑤構建評價矩陣并結合權重計算網絡服務質量評價值,其公式如下:
X=P·(W1k)T=(x1)m×1 (7)
其中,假設有m個候選網絡,P為評價矩陣,表示第m個網絡的第4個參數歸一化后的值,X為網絡服務質量評價值向量,其由m個網絡服務質量評價值x1組成;
所述性價比是服務質量評價值與價格的比值,
由如下公式得到:
其中,表示同比例縮小的網絡費用,由上述公式(3)得到,p2為性價比,但其取值范圍與歸一化的網絡服務質量評價值和價格不統一,遂進行歸一化后得到x2;價格效用值是對價格參數進行成本型歸一化后得到的值,由公式(3)得到,記為x3;所述數據挖掘模塊,用于通過網絡端的數據挖掘模塊獲得定義的個性化消費偏好權重,分別為追求極致性能的偏好程度α、追求較高性價比的偏好程度β、價格敏感型的偏好程度γ,具體包括:
步驟301、把用戶的個性化消費偏好視作一個整體記為1,這個整體由以上三類消費偏好構成,其關系可抽象為以下公式:
α+β+γ=1 (10)
其中,α表示追求極致網絡性能的偏好程度,β表示追求較高網絡性價比的偏好程度,γ表示網絡價格敏感的偏好程度,且α∈[0,1],β∈[0,1],γ∈[0,1];
步驟302、1)假設最近過去的K天內,終端不斷收集用戶檢測到的候選網絡和切換歷史信息,如果只檢測未切換,則視為與本次挖掘無關的噪聲,清除即可;假設在最近的K天內,用戶總共完成z次切換,則定義集合B={bu|u=1,2,...,z}表示用戶切換的次序;定義集合C={Nc|c=1,2,...,m}表示用戶在某次判決中所檢測到的所有候選網絡,定義集合D={dt|t=1,2,...,h}表示某個網絡的具體屬性參數;由此可構建矩陣Y表示用戶所有切換次序里,在所檢測到的候選網絡中所選擇切換的網絡,其中Yuc表示用戶在第u次判決中所選擇切換的網絡c;
2)通過熵值法構造客觀網絡性能評分值;
步驟303、做好以上準備工作后,構造決策樹模型,以便得到符合定義的用戶個性化消費偏好權重,決策樹模型用于反映過去的某一次判決切換中,用戶個性化消費偏好中的某一類偏好的一次潛在偏好,當用戶做了z次切換后,便可得到該用戶在最近的K天內的消費偏好權重;
步驟304、根結點中,集合E是終端判決時檢測到的網絡集合C,經過客觀網絡性能評分值sc降序后的集合,是客觀網絡性能評分值閾值,其作用是在集合E中,選取評分值在這個閾值之上的網絡,并令這些網絡組成葉子結點,得到新的集合I,集合I表示本次判決中,極致性能的網絡集合;若用戶在本次判決中,選擇了I集合中的網絡切換,則認為用戶本次切換,具有追求極致網絡性能的潛在偏好,則變量v自增1,其中變量v表示用戶追求極致網絡性能的潛在偏好次數;
內部節點中,集合M是指集合E中不滿足閾值的剩余網絡,并按照價格降序后的集合;為網絡價格閾值,其作用是在集合M中選取價格小于等于的網絡,組成新的葉子結點,得到集合L;集合L表示低價格的網絡集合;若用戶判決中,選擇了L集合中的網絡來切換,則認為用戶的本次切換具有網絡價格敏感的潛在偏好,則變量p自增1,其中變量p表示用戶對網絡價格敏感的潛在偏好次數;
經過根結點和內部結點判斷后,分別得到葉子結點I集合和L集合,以及追求極致網絡性能潛在偏好次數v和價格敏感的潛在偏好次數p,所以根據集合運算,可得到葉子結點J集合;J集合表示在極致網絡性能和價格敏感之間的折中選擇的網絡集合,若用戶在判決中,選擇該集合中的網絡來切換,則認為用戶該切換具有追求較高網絡性價比的潛在偏好;變量q代表用戶追求較高網絡性價比的潛在偏好次數;
以上是對用戶切換歷史數據中一次判決的決策樹模型分析過程,得到了用戶個性化消費偏好的其中一類的一次潛在偏好,當用戶做了z次切換后,便得到了該用戶的所有潛在消費偏好次數,即v、p、q,再根據他們與總切換次數z的關系,可得到用戶個性化消費偏好權重;
所述步驟302構造客觀網絡性能評分值時,選取時延、抖動、帶寬、丟包率4個參數作為判決依據,假設某次判決中,gwt表示網絡w的t參數的測量值,采用歸一化處理得到處理值Gct,由此,可構建某次判決時的評價矩陣H為
熵值法計算客觀網絡性能評分值步驟簡化如下:
①對矩陣H中每個參數計算信息熵;
其中,k=1/ln(m),pct表示t參數下第c個樣本值占該參數的比重;
②計算信息熵冗余度rt;
rt=1-et (14)
③計算參數權重wt;
④計算客觀網絡性能評分值sc;
所述判別選擇模塊結合預處理模塊中獲得的網絡參數x1、x2、x3與數據挖掘模塊中獲得的用戶個性化消費偏好分布α、β、γ,可構造自定義效用函數,其公式為
y=αx1+βx2+γx3 (17)
其中y為用戶對于候選網絡的綜合效用值,其綜合考慮了個性化消費偏好中三類偏好的分布情況,若在判決時,用戶對m個候選網絡的綜合效用值集合為T={yi|i=1,2,...,m},選擇綜合效用值最大的網絡為該用戶的目標網絡,即
R=max{T} (1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郵電大學,未經重慶郵電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38603.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