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合材料高效成型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436465.3 | 申請日: | 2020-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9025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17 |
| 發明(設計)人: | 郭平安;王小剛;金康;邊翊;丁金根;孫奮麗;何增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機精密成形產業技術研究院(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70/46 | 分類號: | B29C70/46;B29C70/54;B29B15/08;B29B15/10;B29L3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華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李漫 |
| 地址: | 2410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材料 高效 成型 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復合材料高效成型工藝,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00、通過模溫機將模具下模和模具上模加熱至預設溫度,并維持恒溫;步驟200、將多個單層的碳纖維片材輥壓成多層中間料,并將多層中間料按要求裁切成預設規格的待成型料,并將待成型料放入模具下模內;步驟300、在所述模具下模內的所述待成型料表面涂覆樹脂膠后,將模具下模送入液壓裝置下方;步驟400、通過液壓裝置將所述模具上模下壓至所述模具下模上完成合模,并加壓預設時間以完成待成型料的成型,然后分離所述模具上模,冷卻后取出模具下模內成型的復合材料。本發明的成型工藝主要將待成型料一次性整體送入模具下模中,能夠縮減工藝流程,提高成型產品的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復合材料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復合材料高效成型工藝。
背景技術
復合材料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產品制造,包括航天、汽車、能源裝備等領域。其中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很多部件均是采用復合材料,復合材料成型工藝大多經過噴膠,然后送入模具中加熱,通過液壓裝置擠壓成型的,其這些復合材料在進行加熱到擠壓成型。
現有復合材料的成型工藝的多個環節需要人工處理,一般通過將原料制作成規定尺寸,然后人工或機械將多個單層原料分別一層層鋪設在模具中或者預先疊合好后鋪設在模具中。
因此,現有的復合材料成型工藝的各環節費時費力,制作的單層原料也會存在尺寸的偏差,而導致進入模具的多層原料尺寸不完全統一,并且在模具中多層原料之間接觸不夠緊密,總體上影響成型后復材的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復合材料高效成型工藝,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復合材料成型工藝的各環節費時費力,制作的單層原料也會存在尺寸的偏差,而導致進入模具的多層原料尺寸不完全統一,并且在模具中多層原料之間接觸不夠緊密,總體上影響成型后復材的質量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具體提供下述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復合材料高效成型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00、并通過模溫機將模具下模和模具上模加熱至預設溫度,并維持恒溫;
步驟200、將多個單層的碳纖維片材輥壓成多層中間料,并將多層中間料按要求裁切成預設規格的待成型料,并將待成型料放入模具下模內;
步驟300、在所述模具下模內的所述待成型料表面涂覆樹脂膠后,將模具下模送入液壓裝置下方;
步驟400、通過液壓裝置將所述模具上模下壓至所述模具下模上完成合模,并加壓預設時間以完成待成型料的成型,然后分離所述模具上模,冷卻后取出模具下模內成型的復合材料。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步驟300中所述樹脂膠的涂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301、取生物質油改性環氧樹脂、乙醇、乳化劑、硅烷偶聯劑、二甲基硅油、固化促進劑依次加入攪拌釜,攪拌10—20min,攪拌均勻,以獲得樹脂膠;
步驟302、通過涂膠裝置從攪拌釜提取樹脂膠,以所述模具下模的一個拐角為起點,使涂膠頭按照順時針在所述模具下模內的所述待成型料的外周環繞行進并逐漸向中心縮進進行樹脂膠的涂覆;
步驟303、再控制涂膠頭從中心逆時針沿著所述步驟302的環繞行進路線逐漸向外邊緣靠近,直到回到起點,以完成涂覆工序。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方案,還包括:
依據所述待成型料的加工時間、樹脂膠的涂覆時間、復合材料的合模成型時間來選擇多個模具下模交替完成成型工藝。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方案,還包括:
所述模具下模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所述模具下模分別從所述液壓裝置的兩側交替式動作以分別完成待成型料的成型過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機精密成形產業技術研究院(安徽)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機精密成形產業技術研究院(安徽)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3646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