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副產硫化氫制備乙硫醇的工藝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432238.3 | 申請日: | 2020-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176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30 |
| 發(fā)明(設計)人: | 馬玉帥;田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內蒙古海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18 | 分類號: | B01D53/18;B01D53/14;B01D53/78;B01D53/48;B01D53/34;C01B17/16;C07C319/02;C07C321/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王明超 |
| 地址: | 750306 內蒙***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硫化氫 制備 硫醇 工藝 | ||
1.一種副產硫化氫制備乙硫醇的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硫代卡巴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進入廢氣處理設備,廢氣處理設備把副產硫化氫氣體單獨排出,之后送至反應釜(1)內;
S2:反應釜(1)混合出硫化氫和氫氧化鈉,反應釜(1)內的硫化氫和氫氧化鈉送至抽提罐(2)內進行抽提;
S3:硫化氫和氫氧化鈉在抽提罐(2)內抽提發(fā)生反應后將硫化氫和氫氧化鈉送至分離罐(3)進行單項分離;
S4:硫化氫和氫氧化鈉在分離罐(3)內單項分離后送至氧化罐(4)內;
S5:硫化氫和氫氧化鈉在氧化罐(4)內,經過催化劑和空氣的作用下發(fā)生氧化;
S6:硫化氫和氫氧化鈉發(fā)生氧化后進入混合罐(5)內進行攪拌,通過攪拌葉(13)的攪拌后得到硫化氫和氫氧化鈉和混合溶液;
S7:混合溶液進入第一換熱器(6)內,第一換熱器(6)降溫至20-30℃;
S8:混合溶液在第一換熱器(6)降溫后由第一吸收塔(7)吸入,在第一吸收塔(7)內進行逆向接觸融合;
S9:混合溶液在第一吸收塔(7)內逆向接觸融合后,反應完全的乙硫醇直接進入存儲罐(10);
S10:混合溶液在第一吸收塔(7)內逆向接觸融合后過量的乙硫醇進入第二換熱器(8),第二換熱器(8)降溫至50-60℃;
S11:第二換熱器(8)降溫后,過量的乙硫醇被第二吸收塔(9)吸入,過量的乙硫醇在第二吸收塔(9)內進行逆向接觸融合;
S12:過量的乙硫醇在第二吸收塔(9)內逆向接觸融合反應完全后,直接進入存儲罐(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副產硫化氫制備乙硫醇的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應釜(1)、抽提罐(2)、分離罐(3)、氧化罐(4)、混合罐(5)、第一換熱器(6)、第一吸收塔(7)、第二換熱器(8)、第二吸收塔(9)、存儲罐(10)和氣壓泵(1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釜(1)出口端與抽提罐(2)入口端相連,抽提罐(2)出口端與分離罐(3)入口端相連,分離罐(3)出口端與氧化罐(4)入口端相連,氧化罐(4)出口端與混合罐(5)入口端相連,混合罐(5)出口端與第一換熱器(6)出口端相連,第一換熱器(6)入口端與第一吸收塔(7)出口端相連,第一吸收塔(7)底部的出口端與第二換熱器(8)入口端相連,第二換熱器(8)出口端與第二吸收塔(9)入口端相連,第二吸收塔(9)出口端和第一吸收塔(7)頂部的出口端與存儲罐(10)入口端相連,混合罐(5)內部頂端與攪拌桿(12)一端相連,攪拌桿(12)上安裝多個攪拌葉(1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副產硫化氫制備乙硫醇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釜(1)、抽提罐(2)、分離罐(3)、氧化罐(4)、混合罐(5)、第一換熱器(6)、第一吸收塔(7)、第二換熱器(8)、第二吸收塔(9)和存儲罐(10)之間的出口端和入口端處均設置有氣壓泵(11)。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副產硫化氫制備乙硫醇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收塔(7)和第二吸收塔(9)壓力值設定為0.35/MPA。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副產硫化氫制備乙硫醇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換熱器(6)溫度設定為20-30℃。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副產硫化氫制備乙硫醇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換熱器(8)溫度設定為50-6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內蒙古海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內蒙古海泰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32238.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