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人機的垂直起落架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427771.0 | 申請日: | 2020-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9866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6 |
| 發明(設計)人: | 丁鑫權;張耀;陳毅華;毛建國;沈峘;閆志偉;趙飛;解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4C25/10 | 分類號: | B64C25/10 |
| 代理公司: |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 32237 | 代理人: | 韓天宇 |
| 地址: | 210016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人機 垂直 起落架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無人機的垂直起落架,包括連接架和N個周向均勻設置在連接件下端面的支撐組件;所述支撐組件包含內筒、外筒、M個支腿、以及M個和所述支腿一一對應的傳導桿。工作時,外筒下端首先與地面接觸,在無人機重力壓迫下,外筒沿內筒軸線在豎直方向向上移動,使得傳導桿撐開支腿,待各個支腿與地面接觸,使得起落架被支撐住,無人機就平穩降落了。本發明結構簡單,便于攜帶,能夠保護無人機在降落時不會輕易翻倒,降低無人機因翻倒而造成的損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人機起落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無人機的垂直起落架。
背景技術
無人機技術自問世以來,被廣泛應用于市政、軍事等領域,由于無人機的體型小,不易發現,可操控等特點,被廣泛用于偵察、高空拍攝、無人機噴灑化學物質等領域,但是在使用無人機時,不能將無人機直接停放在地面,需要在無人機底部安裝起落架。
傳統的無人機起落架一般為幾個支腿狀結構,雖然能使無人機停放在地面上,但由于使用者的技術不一,這類起落架的穩定性不好,使得無人機在停放時容易傾斜翻倒,需要進行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背景技術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種無人機的垂直起落架。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無人機的垂直起落架,包括連接架和N個支撐組件,N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數;
所述連接架呈中心對稱,其上端面用于和無人機下端拆卸式相連,所述N個支撐組件周向均勻設置在所述連接架的下端面;
所述支撐組件包含內筒、外筒、M個支腿、以及M個和所述支腿一一對應的傳導桿,M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數;
所述內筒的上端和連接架的下端面垂直固連,其上端的側壁上周向均勻設有M個和所述支腿一一對應的第一鉸接座;
所述外筒為上端開口下端封閉的空心圓柱體,其開口端套在所述內筒下端,能夠沿著內筒軸線自由滑動,且外筒上端的側壁上周向均勻設有M個和所述導向桿一一對應的第二鉸接座;
所述M個支腿周向均勻設置在所述內筒外,上端和其對應的第一鉸接座鉸接,且支腿靠近內筒一側的側壁上設有第三鉸接座;
所述傳導桿一端和外筒上其對應的第二鉸接座鉸接,另一端和其對應支腿上的第三鉸接座鉸接,使得外筒相對內筒朝上滑動時各個支腿下端朝外張開、外筒相對內筒朝下滑動時各個支腿下端朝內收攏。
作為本發明一種無人機的垂直起落架進一步的優化方案,所述連接架優先采用圓環狀鋼架或方框狀鋼架。
作為本發明一種無人機的垂直起落架進一步的優化方案,所述N優先取4,M優先取3。
作為本發明一種無人機的垂直起落架進一步的優化方案,所述內筒上還進一步設有用于限制外筒繼續朝上滑動的止位凸環,以防止各個支腿張開角度過大。
作為本發明一種無人機的垂直起落架進一步的優化方案,所述外筒和各個支腿的下端面均設有橡膠層。
本發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技術效果:
1、本發明通過連接架和無人機可拆卸式相連,不使用無人機時能夠和無人機分離,便于攜帶;
2、通過設置支腿、傳導桿、外桿、內桿、旋轉輪,當無人機降落到地面時,外桿與地面接觸,在無人機重力作用下,使得外桿沿內桿向上運動,使得傳導桿向外撐起,進而使得支腿被撐開,使得起落架被更穩定的支撐住,使得無人機在降落時不會輕易翻倒,降低無人機因翻倒而造成的損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中支撐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內筒,2-外筒,3-止位凸環,4-支腿,5-傳導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2777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