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微濾-反滲透技術的速溶茶制備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413509.0 | 申請日: | 2020-1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6830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29 |
| 發明(設計)人: | 施世照;湯秋江;顏才印;黃依群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凱潔膜分離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61/44 | 分類號: | B01D61/44;A23F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正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俞濤 |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反滲透 技術 速溶 制備 工藝 | ||
本申請涉及速溶茶制備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基于微濾?反滲透技術的速溶茶制備工藝。本申請提供的一種微濾?反滲透技術的速溶茶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將茶葉經過浸泡、提取、離心、粗過濾后得到茶湯原液A;2)將茶湯原液A經微濾膜過濾后得到茶湯澄清液B;3)將茶湯澄清液B經反滲透膜濃縮后得到茶湯濃縮液C;4)將茶湯濃縮液C經電滲析膜組去除重金屬離子后得到茶湯濃縮液D;5)將茶湯濃縮液D干燥,即得。本申請的制備工藝制得的速溶茶具有重金屬及雜質含量低、飲用安全性高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速溶茶制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基于微濾、反滲透技術的速溶茶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茶葉中含有茶多酚、粗蛋白、多種氨基酸以及纖維素等多種有益成分,對人體具有較好的保健功能。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傳統的飲茶方式不太適應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而速溶茶具有沖泡簡單、攜帶方便等特點迅速受到年輕人的喜愛。速溶茶是茶葉經過提取、過濾、干燥、包裝等一系列工藝制成,但隨著現代工業的飛速發展,大氣和土壤污染嚴重,這使得茶葉中的重金屬如鉛、鉻、砷等的含量相較以前也大幅度增加,人們在飲用重金屬含量較高的茶葉制成的速溶茶后,這些有害重金屬元素會在身體逐漸積累,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針對上述問題,申請公布號為CN104642614A的中國專利公布了一種降低速溶茶中包括砷、鉛在內的重金屬離子的方法,茶葉進行提取、離心、過濾、濃縮等工藝制備成質量濃度為5-15%的濃縮液,將濃縮液通過裝填LX-8大孔吸附樹脂的樹脂柱吸附茶多酚,再將其過柱液通過裝填螯合樹脂LSA-100的樹脂柱吸附砷、鉛等重金屬離子,收集LX-8樹脂的洗脫液和LSA-100樹脂的過柱液,混合均勻,再進行濃縮、干燥就可以制備得到重金屬含量較低的速溶茶粉。
針對上述一種降低速溶茶中包括砷、鉛在內的重金屬離子的方法,發明人認為樹脂柱對重金屬的吸附效率和能力較低,速溶茶中金屬離子的去除率較低。
發明內容
為了降低速溶茶中重金屬離子的含量,本申請提供一種基于微濾-反滲透技術的速溶茶制備工藝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微濾-反滲透技術的速溶茶制備工藝,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微濾-反滲透技術的速溶茶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將茶葉經過浸泡、提取、離心、粗過濾后得到茶湯原液A;
2)將茶湯原液A經微濾膜過濾后得到茶湯澄清液B;
3)將茶湯澄清液B經反滲透膜濃縮后得到茶湯濃縮液C;
4)將茶湯濃縮液C經電滲析膜組去除重金屬離子后得到茶湯濃縮液D;
5)將茶湯濃縮液D干燥,即得。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采用微濾膜對茶湯原液A進行過濾,去除茶湯原液A中的大分子顆粒雜質,進而提高茶湯原液A中有效成分的質量分數,減少制得的速溶茶中出現沉淀物的幾率;然后茶湯澄清液B在經過反滲透膜進一步去所包含的水分,提高茶湯濃縮液C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此外相較于熱源式濃縮工藝,反滲透工藝的工作溫度較低,不會對速溶茶中的有益成分造成破壞;然后通過電滲析膜組對茶湯濃縮液C中的有害重金屬進行去除,減少茶湯濃縮液D中重金屬的含量,最終使得由茶湯濃縮液D干燥得到的速溶茶具有重金屬含量低、飲用安全性較好的效果。
優選的,所述電滲析膜組包括兩個極液室,兩個極液室內分別設有陽極電極板和陰極電極板,兩個極液室之間設有若干組膜對A,每組膜對A由陽離子交換膜和陰離子交換膜組成,相鄰陰、陽離子交換膜之間間隔有隔板,相鄰陰、陽離子交換膜之間形成有若干料液室和接收室,極液室內循環有極液,料液室內循環有茶湯濃縮液C,接收室內循環有接收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凱潔膜分離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杭州凱潔膜分離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1350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