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車輛懸掛系統(tǒng)及其減震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404940.9 | 申請日: | 2020-1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9048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7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智洋;張慶源;李群 | 申請(專利權)人: | 微控物理儲能研究開發(fā)(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G17/015 | 分類號: | B60G17/015;B60G17/01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國新南方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74 | 代理人: | 周雷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qū)粵海街道高新***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 懸掛 系統(tǒng) 及其 減震 方法 | ||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車輛懸掛系統(tǒng)及其減震方法,所述車輛減震系統(tǒng)包括設于靠近車輪一側的被動隔振裝置、設于所述被動隔振裝置上的飛輪減震裝置、設于所述飛輪減震裝置上的車身以及與所述被動隔振裝置和所述飛輪減震裝置電連接的控制系統(tǒng),所述飛輪減震裝置包括支撐所述車身且與所述被動隔振裝置連接的第一平臺、與所述第一平臺遠離車身一側相連的至少三個第一飛輪以及與第一飛輪輸出端電連接的雙向逆變器,三個第一飛輪的中心軸均不平行,所述雙向逆變器與所述車輪的驅動電機電連接,所述控制系統(tǒng)包括若干傳感器以及與所述傳感器和第一飛輪電連接的控制器。通過以上方式,可以消減被動隔振裝置的帶寬限制,消除車身的擺動,同時大大削弱線性震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車輛懸掛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車輛懸掛系統(tǒng)及其減震方法。
背景技術
行駛車輛由于路況的不確定性,其地盤和懸掛會一直承受路面高低不停所帶來的沖擊,這種沖擊會轉換為上下左右的震動和不同軸向方向的搖動。其中,車輛本身的搖動是造成乘客最大不適的因素。為了保持舒適度,車輛必須配備適當的懸掛,以減小線性和搖擺方向的震動。
傳統(tǒng)內燃機的內部和懸掛系統(tǒng)結構圖1所示。由于彈簧和阻尼懸掛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的限制,只能對一定頻率以上的外部震動干擾有減弱作用,對超低頻震動反而有放大作用。而且從理論上來講就無法消除所有外界震動的影響。因而此系統(tǒng)對于低頻的外部干擾消除效果較差。而道路干擾很多時候是以低頻形式出現。另外,這種系統(tǒng)對于搖動震動的控制效果很弱,而對乘客舒適度影響最大的就是車輛的搖擺。最后,在外部震動消失之后,由于彈簧隔振系統(tǒng)欠阻尼的特性,系統(tǒng)會存在殘余震蕩,這將體現為車輛更多的搖動。
鑒于此,亟需提供一種新的車輛懸掛系統(tǒng)及其減震方法以解決現存缺陷。
發(fā)明內容
基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車輛懸掛系統(tǒng)及其減震方法,解決車輛在路上搖動的問題。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車輛懸掛系統(tǒng),設于車身和車輪之間,包括:
逆變器與所述車輪的驅動電機電連接,
所述控制系統(tǒng)包括若干傳感器以及與所述傳感器電連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與所述第一飛輪電連接。
優(yōu)選的,三個所述第一飛輪的中心軸相交于一點。
優(yōu)選的,三個所述第一飛輪的中心軸兩兩垂直設置。
優(yōu)選的,所述飛輪減震裝置還包括與所述被動隔振裝置連接的第二飛輪,所述第二飛輪的中心軸與三個所述第一飛輪的中心軸相交于一點,所述第二飛輪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被動隔振裝置包括第二平臺、均勻設于所述第二平臺一側的若干隔振器、與所述隔振器一一串聯(lián)的阻尼器,所述飛輪減震裝置設于所述第二平臺上,所述隔振器與所述車輪一一對應設置。
優(yōu)選的,所述隔振器包括空氣彈簧或鋼彈簧。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減震方法,用于車輛懸掛系統(tǒng),包括
采集被動隔振裝置受到外界震動的第一傳感信號;
根據所述第一傳感信號控制所述被動隔振裝置;
采集通過所述被動隔振裝置后進入所述飛輪減震裝置前的第二傳感信號;
根據所述第二傳感信號控制至少三個第一飛輪的轉速。
優(yōu)選的,所述減震方法還包括:
采集雙向逆變器和車輪之間的第三傳感信號,
根據所述第三傳感信號控制第二飛輪的轉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微控物理儲能研究開發(fā)(深圳)有限公司,未經微控物理儲能研究開發(fā)(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0494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