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注塑成型系統(tǒng)及注塑成型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404780.8 | 申請日: | 2020-1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2922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5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超;夏奎;李爽;趙偉;姜尚文;焦海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格力電器(武漢)有限公司;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34 | 分類號: | B29C45/34;B29C45/17;B29C33/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吳大建;齊記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注塑 成型 系統(tǒng) 方法 |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注塑成型系統(tǒng)及注塑成型方法,該注塑成型系統(tǒng)包括:注塑模具,其包括第一模體、第二模體及具有排氣附件的鑲塊部件,以及形成在第一模體、第二模體和鑲塊部件之間的成型腔和設在鑲塊部件和第一模體內并與排氣附件的排氣孔相連的通道;注塑機,能將熔融的原料注入注塑模具的成型腔內,以使原料能在成型腔內固化并成型為工件;清理裝置,與注塑模具的通道連通,并能夠在取出工件后通過吹氣或抽氣方式對排氣附件的排氣孔進行清理。本發(fā)明的注塑成型系統(tǒng)及注塑成型方法均可以解決排氣附件的排氣孔在堵塞后清理難和慢的問題,這不但可以改善產品的質量,提高生產效率,而且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和生產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注塑成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注塑成型系統(tǒng)及注塑成型方法。
背景技術
現(xiàn)如今,以塑料制品為典型的注塑工件的工藝水平和材料技術不斷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注塑工件被應用在工業(yè)產品中。生產注塑工件的主要方式是注塑成型,但是在注塑成型過程中,注塑模具的內部往往存在著很多氣體和雜物,注塑時如果這些氣體和雜物不能及時排出,將會使得成型后的工件出現(xiàn)氣紋、縮水、鼓包或含有雜質,這對厚度較薄或透明的注塑工件影響非常大,不僅會導致生產出來的工件直接報廢,降低產品的合格率,還會提高生產成本。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現(xiàn)有的注塑模具在第一模體(例如動模)和第二模體(例如定模)之間的增加了帶有排氣附件的鑲塊部件,并在注塑過程中通過排氣附件排出氣體和雜物。但是由于現(xiàn)有技術為了防止原料從排氣孔中流出,則將排氣附件的排氣孔的寬度設計非常窄,由此導致排氣孔容易被雜物阻塞。一旦排氣附件的排氣孔被堵死,則需要采用人工方式對排氣附件的排氣孔進行清理或更換,這個過程不僅會降低生產效率,而且會增加人工成本和生產成本。
發(fā)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全部或部分問題,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注塑成型系統(tǒng)及注塑成型方法,用以解決排氣附件的排氣孔在堵塞后清理難和慢的問題,這不但可以改善產品的質量,提高生產效率,而且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和生產成本。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注塑成型系統(tǒng),其包括: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模體、第二模體及設在所述第一模體上且具有排氣附件的鑲塊部件,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模體、第二模體和鑲塊部件之間的成型腔和設在所述鑲塊部件和第一模體內并與所述排氣附件的排氣孔相連的通道;注塑機,能將熔融的原料注入所述注塑模具的成型腔內,以使所述原料能在所述成型腔內固化并成型為工件;清理裝置,與所述注塑模具的通道連通,并能夠在取出所述工件后通過吹氣或抽氣方式對所述排氣附件的排氣孔進行清理。
進一步地,所述清理裝置包括能夠將氣體依次送入所述第一模體、鑲塊部件和排氣附件內的風機。
進一步地,所述注塑成型系統(tǒng)還包括換向裝置,其包括與所述通道相連通的第一接口、與所述清理裝置相連通的第二接口和與大氣相連通的第三接口,所述換向裝置能夠選擇將所述第一接口與第二接口接通或者將所述第一接口與第三接口接通。
進一步地,所述換向裝置為二位三通換向閥。
進一步地,所述鑲塊部件還包括與所述排氣附件可拆卸連接的鑲塊本體。
進一步地,所述鑲塊部件還包括用于將所述排氣附件固定在所述鑲塊本體內的螺栓、鎖扣結構或卡扣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排氣孔包括自所述排氣附件的頂部向其底部依次排列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的長度皆為2-8mm,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寬度皆為4-10mm,所述第一段的深度為0.015-0.03mm,所述第二段的深度為0.2-0.5mm。
進一步地,所述工件為空調面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格力電器(武漢)有限公司;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格力電器(武漢)有限公司;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40478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