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改善軸承鋼芯部顯微孔隙的控軋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397139.6 | 申請日: | 2020-1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4560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4 |
| 發明(設計)人: | 陳豪;朱愛華;王濤;付少帥 | 申請(專利權)人: | 聯峰鋼鐵(張家港)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B37/00 | 分類號: | B21B3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6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改善 軸承鋼 顯微 孔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改善軸承鋼芯部顯微孔隙的控軋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對連鑄坯端部的縮孔及凹坑進行焊實處理;根據軋制規格從焊實處理后的連鑄坯中挑選鋼坯,對鋼坯進行加熱;對加熱后的鋼坯進行高壓水除鱗;對高壓水除鱗后的鋼坯進行一次粗軋;脫頭輥道保護條件下對一次粗軋后的鋼坯依次進行二次粗軋、中軋及精軋;將軋制完成的棒材送入冷床緩冷收集,得到鋼芯部無顯微孔隙的軸承鋼。本發明實現了低溫控軋,改善了軋材內部顯微組織,提高了探傷合格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軸承鋼制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改善軸承鋼芯部顯微孔隙的控軋方法。
背景技術
軸承鋼是所有鋼鐵生產中要求最嚴格的鋼種之一,GB/T 18254-2016國家標準中關于軸承鋼顯微孔隙的要求公稱直徑小于等于60mm的不允許出現顯微孔隙。但當前顯微孔隙是軸承鋼的常見內部組織缺陷之一,對產品的加工、性能及壽命有很大的影響,現有生產的Φ50~70mm規格GCr15軸承鋼產品,進行超聲探傷時發現,軋制規格越大,探傷合格率越低,對探傷缺陷進行金相分析可知,缺陷均為顯微孔隙。
發明內容
針對以上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善軸承鋼芯部顯微孔隙的控軋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大量顯微孔隙的問題,提高軸承鋼產品的探傷合格率。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改善軸承鋼芯部顯微孔隙的控軋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對連鑄坯端部的縮孔及凹坑進行焊實處理;
根據軋制規格從焊實處理后的連鑄坯中挑選鋼坯,對鋼坯進行加熱;
對加熱后的鋼坯進行高壓水除鱗;
對高壓水除鱗后的鋼坯進行一次粗軋;
脫頭輥道保護條件下對一次粗軋后的鋼坯依次進行二次粗軋、中軋及精軋;
將軋制完成的棒材送入冷床緩冷收集,得到鋼芯部無顯微孔隙的軸承鋼。
進一步的,所述加熱中的高溫段加熱溫度為1160~1230℃,高溫段加熱時間≥120min。
進一步的,所述加熱中總在爐加熱時間≥240min,爐內空煤比為1.12~1.35。
進一步的,根據軋制規格從焊實處理后的連鑄坯中挑選鋼坯,包括:
選擇首爐澆鑄和異常連鑄坯的軋制規格;
根據連鑄坯縮孔寬度和縮孔等級選擇正常連鑄坯的軋制規格;
根據過熱度選擇軋制規格中Φ50~70mm規格圓鋼的爐次。
進一步的,選擇首爐澆鑄和異常連鑄坯的軋制規格,包括:
將首爐澆鑄和異常連鑄坯用于軋制Φ45mm及以下規格圓鋼;
根據縮孔寬度和縮孔等級選擇正常連鑄坯的軋制規格,包括:
若縱剖樣縮孔寬度d≥5mm且連續貫穿或縱剖樣縮孔非連續貫穿且連續長度 D≥25mm,則軋制≤Φ45mm規格圓鋼,否則根據縮孔等級選擇正常連鑄坯的軋制規格;
根據縮孔等級選擇正常連鑄坯的軋制規格,包括:
若縮孔級別≤1.0級,則軋制Φ50~70mm規格圓鋼;
若1.0縮孔級別≤2.0級,則軋制Φ50mm規格圓鋼;
若2.0縮孔級別≤3.0級,則軋制≤Φ45mm規格圓鋼;
根據過熱度選擇軋制規格中Φ50~70mm規格圓鋼的爐次,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聯峰鋼鐵(張家港)有限公司,未經聯峰鋼鐵(張家港)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9713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