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66023.6 | 申請日: | 2020-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2117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6 |
| 發明(設計)人: | 郭連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郭連坤 |
| 主分類號: | H01M50/244 | 分類號: | H01M50/244;H01M50/242;H01M50/249;H01M50/267;H01M50/289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能源 汽車 動力電池 結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結構,包括電池外殼,所述電池外殼內腔的底部的前側和后側均固定連接有安裝條,兩個安裝條之間的兩端均設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前側和后側分別卡入到兩個安裝條的內部,所述電池外殼內腔底部的中心處設置有穩定機構,所述電池外殼內腔的底部設置有位于穩定機構兩側的兩個電解液箱,本發明通過在實際使用時,通過整個安裝機構的安裝過程得出,安裝操作簡單方便,省時省力,便捷快速,容易操作,實際使用性強,提高電池的維修效率;電池外殼安裝的時候,使用者可以根據車輛實際車況,以及電池安裝空間的大小調節電池外殼底部調節底座的尺寸,以便于與車輛匹配,方便安裝,調節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結構。
背景技術
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新能源汽車包括有: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氫發動機汽車以及燃氣汽車、醇醚汽車等等。
新能源汽車是以動力電池為驅動力的,但是傳統的動力電池結構,在維護時存在以下缺陷:例如專利號申請號:CN201910186390.9的一種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結構:
一、其只是提供新能源汽車低溫下性能變差的解決方案,但是其解決方案中出現的部件一旦受損需要維護時,如何快速方便將電池拆解以及后續的安裝,其沒有說明,借鑒于市面上電池的安裝方式,一般是將殼體和蓋子使用很多的螺栓固定串聯在一起,但是這樣的連接方式,不管在拆解和安裝時,花費的時間長,效率低,速度緩慢,操作過程繁瑣異常,不利于安裝使用,并且螺栓過多還很容易丟失。
二、電池的安裝尺寸不能夠根據車輛的實際車況進行調節,那么與車輛匹配的電池一旦出現缺貨,那么車輛便少了動力源,便不能夠使用了,所以電池的實際適用性差,使用范圍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結構,具備方便安裝和安裝尺寸能夠調節的優點,解決了其只是提供新能源汽車低溫下性能變差的解決方案,但是其解決方案中出現的部件一旦受損需要維護時,如何快速方便將電池拆解以及后續的安裝,其沒有說明,借鑒于市面上電池的安裝方式,一般是將殼體和蓋子使用很多的螺栓固定串聯在一起,但是這樣的連接方式,不管在拆解和安裝時,花費的時間長,效率低,速度緩慢,操作過程繁瑣異常,不利于安裝使用,并且螺栓過多還很容易丟失,電池的安裝尺寸不能夠根據車輛的實際車況進行調節,那么與車輛匹配的電池一旦出現缺貨,那么車輛便少了動力源,便不能夠使用了,所以電池的實際適用性差,使用范圍窄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結構,包括電池外殼,所述電池外殼內腔的底部的前側和后側均固定連接有安裝條,兩個安裝條之間的兩端均設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前側和后側分別卡入到兩個安裝條的內部,所述電池外殼內腔底部的中心處設置有穩定機構,所述電池外殼內腔的底部設置有位于穩定機構兩側的兩個電解液箱,所述電池外殼的頂部蓋合有蓋板,所述電池外殼的頂部設置有安裝機構,所述電池外殼的底部設置有調節底座。
本發明如上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結構,進一步:所述安裝條頂部的兩側均開設有多個與隔板相適配的凹槽,相鄰兩個凹槽的間距相等。
本發明如上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結構,進一步:相鄰兩個隔板的厚度相等,所述隔板的一側開設有開口,相鄰兩個開口的尺寸相等。
本發明如上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結構,進一步:所述穩定機構包括固定安裝在電池外殼內壁上的立柱,所述立柱的兩側均開設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內腔設置有卡板,所述卡板遠離立柱的一側固定連接在電解液箱上。
本發明如上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結構,進一步:所述蓋板嵌入式安裝在電池外殼內腔的頂部,所述蓋板長度大于電池外殼內腔底部的長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郭連坤,未經郭連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6602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