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岔枕的生產方法和岔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355687.2 | 申請日: | 2020-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2640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11 |
| 發明(設計)人: | 何文超;鄭鑫;劉恒亮;杜文舉;楊順強;何早能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道岔分公司;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33/06 | 分類號: | C22C33/06;C22C38/02;C22C38/04;C21C7/06;B22C9/22;B22C9/08;B22C9/02;B22D15/00;C21D1/28;C21D6/00;C21D9/00;E01B7/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胡曉明 |
| 地址: | 412000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產 方法 | ||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岔枕的生產方法和岔枕。岔枕的生產方法包括冶煉工藝、造型工藝和熱處理工藝,冶煉工藝包括氧化法,其中,氧化法包括依次進行的擴散脫氧、沉淀脫氧和終脫氧。通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有效地減少了岔枕中的氣孔、縮孔等缺陷,提升了岔枕的剛度和強度,延長了岔枕的使用壽命,且結構簡單,易于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軌道交通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岔枕的生產方法和一種岔枕。
背景技術
道岔是一種使機車車輛從一股道到轉入另一股道的線路連接設備,是軌道的薄弱環節之一。道岔組裝的精度直接影響到軌道結構的受力、平順度、行車安全及舒適性。故道岔組裝是保證道岔鋪設精度的關鍵過程。
組裝用岔枕是組裝道岔的專用工裝之一。目前道岔組裝所使用的岔枕一般為托盤固定混凝土類型,混凝土岔枕在三個方向上都可以非常方便的進行調整,但隨著質量要求的提升,逐漸暴露出調整量不受控制、平面無法保持、剛性不足等一些缺點。采用鑄鋼岔枕代替原有的混凝土岔枕,鋼岔枕一體成型,整體剛度高,無上述缺點。
但是,制備道岔組裝用鑄鋼岔枕,目前無現有經驗借鑒,且為保證岔枕強度、剛度,鑄鋼岔枕壁厚較厚,能否有效解決鑄件存在的氣孔、夾砂、縮孔等鑄造缺陷,直接影響鑄鋼岔枕的服役情況及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旨在至少改善現有技術或相關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
有鑒于此,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岔枕的生產方法。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岔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岔枕的生產方法,包括冶煉工藝、造型工藝和熱處理工藝,冶煉工藝包括氧化法,
其中,氧化法包括依次進行的擴散脫氧、沉淀脫氧和終脫氧。
在該技術方案中,氧化法包括依次進行的擴散脫氧、沉淀脫氧和終脫氧,即多種脫氧方式進行組合,多次多方面的脫氧。這種組合脫氧的方式,有利于更好地消除鑄造工藝中的氣孔缺陷,也就是可以減少岔枕中的氣孔,提升岔枕的強度和剛度,延長岔枕的使用壽命。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冶煉工藝包括:電爐裝料:向電爐中加入石灰、鐵礦石和螢石,同時向料罐中加入廢鋼;氧化脫磷脫碳:向電爐中加入石灰石、螢石,并在爐渣形成后,進行吹氧,氧化完成后拔盡氧化渣,加入石灰、螢石,進行造渣;預還原:爐渣形成后,向電爐中加入碳粉、碳化硅、硅錳合金,進行擴散脫氧;還原:向電爐中加入碳粉、碳化硅、高碳錳鐵、硅鐵合金,進行沉淀脫氧;出鋼:在1500℃~1800℃出鋼,鋼包內加入硅鋇鈣、鋁錠,進行終脫氧。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在電爐裝料時加入石灰、鐵礦石和螢石,便于爐底造渣。通過氧化脫磷脫碳,便于減少磷、碳等雜質含量,提升岔枕成型后的韌性和強度,延長岔枕的使用壽命。通過擴散脫氧、沉淀脫氧和終脫氧,即多次多方面的脫氧,有利于減少岔枕中的氣孔,提升岔枕的強度和剛度。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在冶煉工藝中,加入原料的總數量與鋼的百分比要求為:石灰2%~3%、鐵礦石1.5%~2%、螢石0.7%~1%、廢鋼90%~95%、碳粉0.3%~0.4%、碳化硅0.3%~0.4%、錳硅合金0.5%~0.6%、鋁錠0.12%~0.15%、硅鋇鈣0.15%~0.2%;另需加氧氣壓力0.5MPa~0.8MPa。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限定原料的總數量要求,可以避免原料隨意添加,從而確保冶煉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道岔分公司;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道岔分公司;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5568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