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車載電機用繞組線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52017.5 | 申請日: | 2020-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9118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2 |
| 發明(設計)人: | 鄭一帆;顧新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貫龍電磁線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3/04 | 分類號: | H02K3/04;H02K3/34;H02K15/04;H02K15/10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殷增浩 |
| 地址: | 215431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載 電機 繞組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載電機用繞組線及其制備方法,繞組線包括導體和附著于導體上的絕緣層,絕緣層包括由內向外依次包覆在導體上的第一絕緣層、第二絕緣層、第三絕緣層,第一絕緣層由涂覆于導體上的改性聚酰胺酰亞胺涂層構成,第二絕緣層由涂覆于第一絕緣層上的耐電暈聚酰胺酰亞胺涂層構成,第三絕緣層由涂覆于第二絕緣層上的聚酰胺酰亞胺涂層構成;本發明的絕緣層采用改性PAI+耐電暈PAI+PAI三涂層絕緣結構,具有較普通產品更好的耐高溫性、耐水解性、耐化學腐蝕性及耐電暈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特種繞組線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車載電機用繞組線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面對全球范圍內日益嚴峻的能源形勢和環保壓力,近年來,世界主要汽車生產國都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作業提高產業競爭力、保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驅動電機作為新能源車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為汽車提供驅動動力,其性能對電動汽車的長期穩定運行及壽命可靠性起到關鍵作用,隨著電動汽車技術的發展,驅動電機功率以及功率密度越來越高,目前電機的冷卻方式主要有水冷和油冷兩種,由于油冷電機冷卻介質與熱源直接接觸,具有更高的散熱效率,因此成為各大汽車電機廠電機的設計方向,而油冷電機用繞組線除了要求具備水冷電機繞組線的優異性能外,還必須具備優異的長期耐變速箱油老化性能。
現有技術中的車載電機用繞組線有以下劣勢:1、導體采用扁導線,匝間與冷卻油的接觸面少;2、PI單涂層漆包扁線,浸油后600h即出現絕緣層輕微開裂;3、PAI(聚酰胺酰亞胺)單涂層漆包扁線,浸油后400h即出現絕緣層輕微開裂;4、PE+PEI+PAI復合涂層漆包扁線,浸油后400h即出現絕緣層輕微鼓包現象。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車載電機用繞組線。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種技術方案是:
一種車載電機用繞組線,其包括導體和附著于導體上的絕緣層,絕緣層包括由內向外依次包覆在導體上的第一絕緣層、第二絕緣層、第三絕緣層,第一絕緣層由涂覆于導體上的改性聚酰胺酰亞胺涂層構成,第二絕緣層由涂覆于第一絕緣層上的耐電暈聚酰胺酰亞胺涂層構成,第三絕緣層由涂覆于第二絕緣層上的聚酰胺酰亞胺涂層構成。
優選地,導體的橫截面具有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橫截面具有位于對應兩側且沿其長度方向直線延伸的第一邊和位于對應兩側且沿其寬度方向直線延伸的第二邊,橫截面還具有位于相鄰的第一邊和第二邊之間的第三邊,第三邊相對第一邊、第二邊傾斜設置;第一邊的延伸方向和第二邊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優選地,各第三邊的長度相等;且第一邊的長度大于第二邊的長度。
優選地,第二邊與第三邊之間、第一邊與第三邊之間均倒設有圓弧角,且圓弧角的半徑為0.1mm~0.5mm。
優選地,導體的寬度為3mm~6mm,厚度為0.6mm~1.0mm;導體的寬度與第一邊的長度之間的差值為1.8mm~2.2mm;導體的厚度與第二邊的長度之間的差值為0.6mm~1.0mm。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車載電機用繞組線的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制備導體;
(2)在導體外表面涂覆改性聚酰胺酰亞胺涂層且進行加熱烘干,形成第一絕緣層;
(3)在第一絕緣層外表面涂覆耐電暈聚酰胺酰亞胺涂層且進行加熱烘干,形成第二絕緣層;
(4)在第二絕緣層外表面涂覆聚酰胺酰亞胺涂層且進行加熱烘干,形成第三絕緣層。
優選地,步驟(1)中制備導體時,導體的成型方法為模具拉制成型,或者為連續擠壓成型,或者為軋制成型。
優選地,步驟(1)中制備導體時,導體的成型方法為模具拉制,或者為軋制成形,且在導體成型之后進入退火爐內進行退火處理,得到軟態的導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貫龍電磁線有限公司,未經蘇州貫龍電磁線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5201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