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高馬鈴薯米粉韌性的加工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36298.5 | 申請日: | 2020-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1485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5 |
| 發明(設計)人: | 潘仁飛;黃其芹 | 申請(專利權)人: | 和縣萬谷糧油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L7/10 | 分類號: | A23L7/10;A23L19/15;A23L29/00;A23L29/3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廣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汪綱 |
| 地址: | 2382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馬鈴薯 米粉 韌性 加工 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提高馬鈴薯米粉韌性的加工工藝,涉及糧食加工技術領域,具體加工方法如下:1)配制雞卵白蛋白溶液,加入桑葚酒渣花色苷后得到雞卵白蛋白復合納米顆粒;2)配制濃殼聚糖鹽酸鹽溶液以及磺丁基?β?環糊精溶液,將磺丁基?β?環糊精溶液逐滴緩慢加入到殼聚糖鹽酸鹽溶液中,制得殼聚糖納米粒懸浮液;3)配制米粉處理液;4)制得米漿混合物;5)將米漿混合物蒸煮后冷卻,再經不銹鋼滾油滾筒輸送至滾切刀進行切割成條,并通過不銹鋼滾油滾筒將米粉處理液散布在米粉中,再經包裝封口即可。本發明提供的加工工藝,可以有效的提高米粉的韌性,從而實現米粉勁道的提升以后口感的優化,有助于增強人們的食欲。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糧食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高馬鈴薯米粉韌性的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米粉,漢代特色小吃,是我國南方地區非常流行的美食,以大米為原料,經浸泡、蒸煮和壓條等工序制成的的條狀、絲狀米制品,而不是詞義上理解的以大米為原料以研磨制成的粉狀物料。米粉品種眾多,可分為排米粉、方塊米粉、波紋米粉、銀絲米粉、濕米粉、干米粉等,米粉質地柔韌,細膩,配以各種菜碼或湯料進行湯煮或干炒,爽滑入味,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我國農業結構調整,馬鈴薯已經成為我國第四大主食,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于小麥和玉米,具有營養價值高、適應力強、產量大等特點,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其蛋白質組成合理,必需氨基酸含量很高,被稱為“十全十美的食物”。
為保證糧食安全、可持續發展農業、改善居民飲食結構和營養健康,發展馬鈴薯主糧化產品變得尤為重要,這需要最大限度的一高百姓生活中的馬鈴薯使用占比,將馬鈴薯加入米粉中不僅可以豐富米粉口感和提高米粉的營養價值,還能為推進主食產業化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但是,目前市面上的馬鈴薯米粉,吃起到勁道差、口感不好,韌性差,影響了人們的食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提高馬鈴薯米粉韌性的加工工藝。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提高馬鈴薯米粉韌性的加工工藝,具體加工方法如下:
1)使用pH為7.5-8.0磷酸緩沖液配制濃度為1.5-2.0×10-4mol/L的雞卵白蛋白(購自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純度為98%)溶液,置于75-85℃水浴中加熱15-20min,冷卻至室溫后加入適量的桑葚酒渣花色苷,充分溶解后調節pH值為4.2-4.5,室溫條件下攪拌2-3h,然后將溶液轉移至超濾離心管(截留分子量為10kDa)中,離心處理15-20min,得到雞卵白蛋白復合納米顆粒;
2)配制濃度為1-2mg/mL的殼聚糖鹽酸鹽(脫乙酰度80-90%,氯化物含量10-20%,購自浙江金殼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溶液,備用,稱取適量的磺丁基-β-環糊精(取代度5-8,含量≥98%,購自昆山瑞斯克化工原料有限公司)加入到去離子水中,攪拌至完全溶液,得到磺丁基-β-環糊精溶液,備用,將適量的磺丁基-β-環糊精溶液逐滴緩慢加入到殼聚糖鹽酸鹽溶液中,制得殼聚糖納米粒懸浮液;
3)稱取適量的明膠加入到去離子水中,在室溫下溶脹1-2h,然后在65-70℃下攪拌3-4h,得到明膠溶液,隨后加入適量的甘油,攪拌均勻后再將殼聚糖納米粒懸浮液加入到明膠-甘油溶液中,室溫下攪拌1-2h,得到米粉處理液;
4)稱取適量大米,清洗后和蒸餾水加入到磨漿機研磨米漿,過濾除雜,加入適量的雞卵白蛋白復合納米顆粒,混勻后得到米漿備用,準確稱量相當于大米重量30-35%的馬鈴薯全粉加入蒸餾水調成糊狀,再加入米漿,混合均勻,得到米漿混合物;
5)將米漿混合物置于蒸煮箱內進行蒸煮,待蒸煮結束后將米粉冷卻至8-10℃,再經不銹鋼滾油滾筒輸送至滾切刀進行切割成條,不銹鋼滾油滾筒將占米粉總重量的1-2%的米粉處理液散布在米粉中,再經包裝封口即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和縣萬谷糧油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和縣萬谷糧油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3629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