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下穿工程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330776.1 | 申請日: | 2020-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5420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5 |
| 發明(設計)人: | 張燕;熊大生;涂仁盼;于廷新;涂啟柱;薛峰;儲團結;黃俊杰;王忠華;彭俊偉;吳守富;米軍;程龍虎;謝凡;沈崢;陳蒙;許澤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7/04 | 分類號: | E02D17/04;E21D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胡亮;張穎玲 |
| 地址: | 430060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工程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下穿工程的施工方法,屬于建筑施工技術領域。本發明對下穿工程進行分幅施工,首先將基坑第二側的第一頂進框架頂推至既有線路下方的預設位置,在基坑的第二側澆筑第一永久框架,并在第一永久框架的頂端施工多個墩柱,拆除臨時立柱,從而利用墩柱代替臨時立柱的支撐作用;在基坑的第一側施工第二頂進框架并頂推至既有線路下方的預設位置,再在基坑的第一側施工第二永久框架。本發明采用分幅施工的方法施工下穿工程,避免了臨時立柱對施工的影響,保證不良地質條件下帶撐頂進的可能性,確保臨近基坑的安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下穿工程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地方投資的加大,各地出現了諸多新建公路下穿既有運營鐵路工程、新型軌道交通項目等工程。此類工程的周邊環境較為復雜,且某些下穿工程跨度較大,常采用帶樁撐頂進的施工方法,但基坑內存在多個臨時立柱,阻礙了現澆框架的頂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下穿工程的施工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下穿工程施工時臨時立柱阻礙頂進施工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下穿工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基坑預設位置的周邊施工多個圍護樁,在所述基坑的預設位置縱向中心線的第一側施工多個臨時立柱;開挖所述基坑直至預設深度,并在開挖過程中依次施工冠梁、第一支撐、腰梁及第二支撐;在所述基坑的縱向中心線的第二側施工第一頂進框架,所述第一頂進框架與所述臨時立柱分別位于所述基坑的縱向中心線的不同側;所述第一頂進框架施工至所述第二支撐的位置時,拆除所述第二支撐;拆除所述第一頂進框架臨既有線路一側的所述圍護樁,并頂推所述第一頂進框架至既有線路下方的預設位置,且在所述第一頂進框架頂推前的位置施工第一永久框架;在所述第一永久框架的頂端施工多個墩柱,然后拆除多個所述臨時立柱;在所述基坑的縱向中心線的第一側施工第二頂進框架,并拆除所述第二頂進框架臨既有線路一側的所述圍護樁,頂推所述第二頂進框架至既有線路下方的預設位置;在所述第二頂進框架頂推前的位置施工第二永久框架,且拆除所述第一支撐。
進一步地,所述在所述第一永久框架的頂部施工多個墩柱,并拆除多個所述臨時立柱的步驟中,將多個所述墩柱施工于所述第一永久框架靠近所述基坑縱向中心線一側的側墻上。
進一步地,多個所述墩柱沿所述基坑的縱向間隔排列。
進一步地,所述開挖所述基坑直至預設深度,并在開挖過程中分別施工冠梁、第一支撐、腰梁及第二支撐的步驟包括:開挖所述基坑至所述冠梁的預設位置底部,在多個所述圍護樁的頂部施工所述冠梁,在相鄰和/或相對的所述冠梁之間施工所述第一支撐;繼續開挖所述基坑至第二支撐的預設位置底部,在多個所述圍護樁朝向所述基坑的一側施工所述腰梁,在相鄰和/或相對的所述腰梁之間施工所述第二支撐;繼續開挖所述基坑至預設深度。
進一步地,所述圍護樁包括支護樁及旋噴樁,多個所述支護樁設置于所述基坑的預設位置周邊,多個所述旋噴樁圍設于多個所述支護樁的外周側。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撐為鋼支撐或者鋼筋混凝土支撐;和/或,所述第二支撐為鋼支撐或者鋼筋混凝土支撐。
進一步地,在既有線路下方,所述第二頂進框架靠近所述基坑縱向中心線的側面與所述第一頂進框架靠近所述基坑縱向中心線的側面抵接;和/或所述第一永久框架靠近所述基坑縱向中心線的側面與所述第二永久框架靠近所述基坑縱向中心線的側面抵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永久框架與所述第二永久框架施工完成后,分別回填所述第一永久框架與所述圍護樁之間的間隙以及所述第二永久框架與所述圍護樁之間的間隙。
進一步地,所述開挖所述基坑直至預設深度,并在開挖過程中分別施工冠梁、第一支撐、腰梁及第二支撐的步驟之后,還包括以下步驟:在所述基坑底部的縱向中心線的兩側分別施工墊層或者滑板以便于將所述第一頂進框架、所述第二頂進框架頂推至既有線路的預設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3077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升降式鋼管包裝自動成型器
- 下一篇:一種網元設備訪問控制方法及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