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手性TDBC包覆的單銀納米線結構設計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30374.1 | 申請日: | 2020-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8762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2 |
| 發明(設計)人: | 胡燕祝;王松;宋鋼;康慧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郵電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B22F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876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手性 tdbc 納米 結構設計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基于手性TDBC包覆的單銀納米線結構設計方法,是一種對單銀納米線結構的設計,屬于光學和信號處理領域,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驟:(1)確定手性TDBC的介電常數;(2)確定單銀納米線的SPP模式;(3)確定判斷結構的有效指標;(4)確定傳播長度;(5)確定最大Δn'/n'和|ΔL/L|。本發明考慮了被左TDBC和右TDBC覆蓋的兩根銀納米線的系統,利用時域有限差分法進行模態分析,證明本結構在色散和傳播長度上具有出色的表現,其次,采用兩種模式進行分析,使得手性分子在色散關系和傳播長度方面都非常出色,提高系統分析預測的準確度和有效性,在手性分子檢測中具有潛在的應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學和信號處理領域,主要是一種對單銀納米線結構的設計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手性環境中,對映構體通常表現出不同的特性,尤其在與手性化合物相互作用時,表現出兩種不同的特性,因此,對于手性傳感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針對手性分子的識別,傳統的方法是采用色譜法、毛細管電泳法、圓二色性法等,這些方法不僅響應消耗的時間長,并且成本高昂,極大程度上浪費了人力物力。隨著納米技術的發展,將納米技術應用到手性分子的識別上,是一項重大的突破。
將結合銀物質的納米技術應用到手性傳感器中,是當今研究的熱點。手性分子廣泛存在于醫療、化工、物理以及生活生產實踐的各個方面,正因為手性分子在各個性質上表現出不同的特性,探索一種正確、簡單、快捷以及靈敏的結構以及方法對手性分子進行檢測,是至關重要的。研究手性分子與銀納米線的色散、以及傳播距離的變化,對合理恰當的應用光纖技術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現有的光纖技術,通信容量大、耗損率低,抗電磁干擾能力強,保密能力和安全性能好,建立一種新的設計方法,進一步加強光纖的優點,擴大光纖的應用范圍。因此,要對光纖信息的傳輸進行優化,保證傳輸質量,延長傳輸過程的傳播長度,必須要設計一種高效、準確、靈敏的結構,有效的減少識別時間,提高手性分子識別準確率,提升手性分子識別的靈敏度,為光纖傳感技術的眾多應用領域提供實時、準確的手性分子識別,對行業技術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存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基于手性TDBC包覆的單銀納米線結構設計方法,其主要的模型圖如圖1所示。
技術方案實施步驟如下:
(1)確定手性TDBC的介電常數εTDBC:
式中,i指的是左或者右,為背景的索引,wi是手性TDBC的共振頻率,γi是手性TDBC的阻尼系數,fi是振蕩器強度,受到手性TDBC摩爾濃度的影響,w是入射光的頻率。
(2)確定單銀納米線的SPP模式:
對于單銀納米線的無限手性TDBC涂層,即手性TDBC的厚度趨近無窮的情況下:
式中,Hm為對本征矩求解邊界積分,Jm為對本征矩求解雅克比變換,H'm為對Hm進行求導運算,J'm為對Jm進行求導運算,kz是SPP模式的本征矩,其數量為m,是Ag圓柱體內部的橫向動量,是Ag圓柱體外部的橫向動量,是銀的介電常數,是Ag圓柱體內部的總動量,是Ag圓柱體外部的總動量,c是光速,R是銀納米線的半徑。
(3)確定判斷結構的有效指標neff:
neff=n'+in'=kz/k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郵電大學,未經北京郵電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3037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