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生物特征識別的目標對象驗證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26303.4 | 申請日: | 2020-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8327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0 |
| 發明(設計)人: | 陳志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熟友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 |
| 代理公司: | 蘇州瞪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438 | 代理人: | 張宇 |
| 地址: | 215500 江蘇省蘇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生物 特征 識別 目標 對象 驗證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的基于生物特征識別的目標對象驗證方法及裝置,首先獲得已驗證人臉對象在第一拍攝角度中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其次獲得所述已驗證人臉對象在目標人臉對象所對應的第二拍攝角度中的第二生物特征信息,所述第二生物特征信息與所述第一生物特征信息相匹配,然后根據所述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生物特征信息,對所述目標人臉對象進行身份識別。如此,通過對目標人臉對象進行身份識別,能夠確保目標人臉對象的身份標識的準確可靠確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識別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基于生物特征識別的目標對象驗證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生物識別技術越來越成熟。然而,對于目標人臉對象的身份標識的準確可靠確定一直是長期以來備受關注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改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生物特征識別的目標對象驗證方法及裝置。
一種基于生物特征識別的目標對象驗證方法,包括:
獲得已驗證人臉對象在第一拍攝角度中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
獲得所述已驗證人臉對象在目標人臉對象所對應的第二拍攝角度中的第二生物特征信息,所述第二生物特征信息與所述第一生物特征信息相匹配;
根據所述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生物特征信息,對所述目標人臉對象進行身份識別。
進一步地,所述獲得已驗證人臉對象在第一拍攝角度中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包括:獲得已驗證人臉對象在第一拍攝角度中的第一動態生物特征信息;所述獲得所述已驗證人臉對象在目標人臉對象所對應的第二拍攝角度中的第二生物特征信息,包括:獲得所述已驗證人臉對象在目標人臉對象所對應的第二拍攝角度中的第二動態生物特征信息;所述根據所述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生物特征信息,對所述目標人臉對象進行身份識別,包括:根據所述第一動態生物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動態生物特征信息,對所述目標人臉對象進行身份識別。
進一步地,所述根據所述第一動態生物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動態生物特征信息,對所述目標人臉對象進行身份識別,包括:獲取所述第一動態生物特征信息上的至少兩個可識別信息的識別權重信息;獲取所述第二動態生物特征信息上的至少兩個更新信息的更新記錄;根據所述至少兩個可識別信息的識別權重信息、所述至少兩個更新信息的更新記錄以及所述第二動態生物特征信息對應的已訓練的卷積神經網絡,對所述目標人臉對象進行身份識別。
一種基于生物特征識別的目標對象驗證裝置,包括:
第一信息獲得模塊,用于獲得已驗證人臉對象在第一拍攝角度中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
第二信息獲得模塊,用于獲得所述已驗證人臉對象在目標人臉對象所對應的第二拍攝角度中的第二生物特征信息,所述第二生物特征信息與所述第一生物特征信息相匹配;
身份識別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生物特征信息,對所述目標人臉對象進行身份識別。
通過應用上述方法及裝置,首先獲得已驗證人臉對象在第一拍攝角度中的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其次獲得所述已驗證人臉對象在目標人臉對象所對應的第二拍攝角度中的第二生物特征信息,所述第二生物特征信息與所述第一生物特征信息相匹配,然后根據所述第一生物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生物特征信息,對所述目標人臉對象進行身份識別。如此,通過對目標人臉對象進行身份識別,能夠確保目標人臉對象的身份標識的準確可靠確定。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基于生物特征識別的目標對象驗證方法的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基于生物特征識別的目標對象驗證裝置的功能模塊框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熟友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常熟友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2630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無線網絡建構方法
- 下一篇:一種應用于區塊鏈的區塊鏈智能終端處理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