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檢測平臺、基于該平臺的安全檢測與應急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07628.8 | 申請日: | 2020-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2526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9 |
| 發明(設計)人: | 唐迪;黃喜鵬;金偉杰;車婧琦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D21/02 | 分類號: | G01D21/02;G01S19/14;G08B17/00;G08B21/14;G08B21/16;H04N7/18;G08C17/02;B64C39/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 |
| 地址: | 310014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檢測 平臺 基于 安全 應急 系統 方法 | ||
檢測平臺,包括矩形殼體,殼體上安裝有單片機、氣體傳感器、GPS定位模塊、火焰識別儀、光電相機、鋰電池和第一無線傳輸模塊,氣體傳感器獲取各種易燃易爆、污染、有毒氣體的氣體濃度數據,火焰識別儀實時獲取火焰信號,光電相機獲取實時災情圖像,GPS定位模塊獲取位置信息,單片將收到的氣體濃度數據、位置信息、災情圖像和火焰信號通過第一無線傳輸模塊傳輸至地面終端上位機,地面終端上位機進行災情報道、有毒氣體監測和報警顯示。本發明還提供應用于化工園區的安全檢測與應急系統和方法。本發明可實現實時救援協助以及空氣質量執法監測,在監測安全事故的同時還可進行大氣環境監察,更加高效、安全,極大的降低了物力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人機外掛結構設計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檢測平臺、基于該平臺的安全檢測與應急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無人機行業的快速發展,無人機不僅在軍事上發揮著巨大作用,民用無人機也越來越普及。無人機不僅在航拍、物流等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大氣環境污染檢測和水質測量方面也發揮著獨有的優勢。通過無人機搭載空中檢測平臺,進行高靈活度、大范圍的空中檢測,不僅節省人力物力,還能進行高危地區的安全檢測。
在工業生產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有害的揮發性有機物VOC,根據調研大部分企業具備簡單治理技術,即將生產車間內生產工藝所產生的VOC污染物通過管道集氣罩收集后通過活性炭吸附裝置處理以后進行排放,但園區內存在著有組織排放超標和無組織排放的問題。另外在化工園區生產過程中,由于操作失誤、設備老舊、人為因素等會造成一定的氣體泄漏等問題,輕者造成設備停車檢修,重者造成火災更甚者將會產生爆炸,對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同時產生環境污染。如果做到對這些問題的及時發現,在初期進行搶修救援,將會極大地減少損失。
因此,設計一種搭載在無人機上的空中檢測平臺,不僅需要達到檢測的準確性,還需要對平臺內部進行優化布局,進行電子元器件間的散熱;并設計一款用于該平臺的多用途、高機動性、易操控、實時傳輸的園區巡邏檢測監測報警系統。
發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檢測平臺、基于該平臺的安全檢測與應急系統及方法。
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一種檢測平臺,包括矩形殼體,殼體上側板的頂面中心設有圓形安裝槽,圓形安裝槽內安裝有GPS定位模塊;殼體左側板的上部內壁設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條形卡槽和第二條形卡槽,第一條形卡槽位于第二條形卡槽的上方;殼體右側板的上部內壁與第一條形卡槽和第二條形卡槽相對應的位置設有相互平行的第三條形卡槽和第四條形卡槽;第一條形卡槽內安裝有傳感器陣列板,傳感器陣列板上分布有若干用于VOC氣體檢測的氣體傳感器,若干氣體傳感器呈陣列排列;第二條形卡槽內安裝有單片機,第三條形卡槽內安裝有面包板;殼體下側板的頂面中心設有電池安裝槽,電池安裝槽內安裝有鋰電池;殼體下側板的頂面靠近電池安裝槽的位置設有傳輸模塊安裝槽,傳輸模塊安裝槽內安裝有第一無線傳輸模塊;殼體下側板的底面設有第一外掛連接裝置和第二外掛連接裝置,第一外掛連接裝置連接有光電相機,第二外掛連接裝置連接有火焰識別儀;殼體的前、后側板上均布有若干通風孔;殼體上、下側板的邊緣處分別設有穿線孔;
所述氣體傳感器通過面包板與單片機電連接,氣體傳感器實時獲取各種易燃易爆、污染、有毒氣體的氣體濃度數據,并將氣體濃度數據傳輸至單片機;
所述GPS定位模塊與單片機電連接,GPS定位模塊將位置信息傳輸至單片機;
所述光電相機與單片機電連接,光電相機獲取實時災情圖像,并將災情圖像傳輸至單片機;
所述火焰識別儀與單片機電連接,火焰識別儀實時獲取火焰信號,并將火焰信號傳輸至單片機;
所述第一無線傳輸模塊分別與單片機電連接,單片將收到的氣體濃度數據、位置信息、災情圖像和火焰信號通過第一無線傳輸模塊傳輸至地面終端上位機;
所述鋰電池與單片機電連接,向單片機、氣體傳感器、GPS定位模塊、火焰識別儀、光電相機和第一無線傳輸模塊供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工業大學,未經浙江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0762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