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物料雙面自動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94256.X | 申請日: | 2020-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4554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4 |
| 發明(設計)人: | 黃愛雪;陳曉升;劉煒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智動力精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1/88 | 分類號: | G01N21/88;G01N21/89;G01N21/01 |
| 代理公司: | 東莞科言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671 | 代理人: | 何文婕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物料 雙面 自動檢測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物料檢測技術領域,尤其公開了一種物料雙面自動檢測裝置,包括機臺,安裝在機臺上的放料機構、收料機構、導料機構,與放料機構、收料機構配合使用的控制單元;兩個檢測機構分別位于導料機構所導引的物料的上下兩側;檢測機構包括位于物料同一側的相機單元及光源單元,光源單元包括相對機臺轉動設置的第一載架、相對第一載架轉動設置的第二載架、相對第二載架轉動設置的發光件;借助兩個載架的轉動實現發光件相對物料的大距離調節,借助發光件的轉動實現對物料的小距離調節,兩個檢測機構實現對物料正反兩面的拍照,控制單元分析處理相機單元拍攝的影像實現對物料的正反兩面自動檢測,提升物料的檢測良率及檢測良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物料檢測技術領域,尤其公開了一種物料雙面自動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當物料經過加工處理之后,需要對物料的尺寸、外觀等各項參數進行檢測,現有技術中大都經由作業人員利用眼睛目測的方式進行檢測,檢測效率低下且檢測良率較低。現有技術中也有利用檢測儀器對物料進行檢測的技術,但是現有技術中檢測儀器的光源設計不合理,常常導致物料模糊不清而檢測錯誤。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物料雙面自動檢測裝置,借助兩個載架的轉動實現發光件相對物料的大距離調節,借助發光件的轉動實現對物料的小距離調節,兩個檢測機構實現對物料正反兩面的拍照,控制單元分析處理相機單元拍攝的圖像實現對物料的正反兩面自動檢測,提升物料的檢測良率及檢測良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一種物料雙面自動檢測裝置,包括機臺,安裝在機臺上的放料機構、收料機構及位于放料機構與收料機構之間的導料機構,與放料機構、收料機構配合使用的控制單元,放料機構、收料機構相互配合實現物料的自動釋放及自動收取,導料機構用于導引放料機構釋放的物料的移動方向,收料機構用于收取導料機構導引后的物料;還包括與控制單元電性連接的兩個檢測機構,兩個檢測機構分別位于導料機構所導引的物料的上下兩側,兩個檢測機構分別對物料的上下兩側拍照,控制單元分析處理檢測機構拍照的圖像實現對物料的自動檢測;檢測機構包括位于物料同一側的相機單元及光源單元,光源單元包括相對機臺轉動設置的第一載架、相對第一載架轉動設置的第二載架、相對第二載架轉動設置的發光件;發光件發出的光線照射至物料,相機單元用于對發光件照射的物料拍照;第一載架的轉動軸線、第二載架的轉動軸線、發光件的轉動軸線均平行導料機構導引后的物料,第一載架的轉動軸線、第二載架的轉動軸線交叉設置。
其中,還包括設置于機臺并與控制單元電性連接的觸控屏,觸控屏用于顯示相機單元拍照的圖像或/和控制單元的檢測數據;檢測機構還包括固定架,第一載架轉動設置于固定架,第二載架轉動設置于第一載架,第一載架的轉動軸線、第二載架的轉動軸線垂直設置。
其中,第一載架的一端設有第一突軸,固定架設有第一凹孔,第一突軸轉動容設在第一凹孔內,第一突軸外側套設有夾持在第一突軸與固定架之間的第一彈性圈;第二載架的一端設有第二突軸,第一載架設有第二凹孔,第二突軸轉動容設在第二凹孔內,第二突軸外側套設有夾持在第二突軸與第一載架之間的第二彈性圈;發光件設有第三突軸,第二載架設有第三凹孔,第三突軸轉動容設在第三凹孔內,第三突軸外側套設有夾持在第三突軸與第二載架之間的第三彈性圈。
其中,第二載架設有弧形孔,發光件設置有導向柱,導向柱活動容設在弧形孔內,弧形孔圍繞燈殼與第二載架之間的轉動軸線設置,導向柱外側套設有容設在弧形孔內的滾動軸承,弧形孔彼此遠離的兩端的內端面分別用于擋止抵觸滾動軸承。
其中,還包括分別與兩個檢測機構配合使用的兩個平板光源,平板光源與控制單元電性連接;平板光源、相機單元分別位于物料的兩側,物料貼設在平板光源上,平板光源發出不同顏色的光線使得物料處于不同背景模式,相機單元對平板光源照射的物料拍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智動力精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智動力精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9425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