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噴涂流水線用工件自動識別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90774.4 | 申請日: | 2020-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3769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9 |
| 發明(設計)人: | 徐友法;王衛軍;張允;孫海峰;楊亞;王子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微電機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05B13/02 | 分類號: | B05B13/02;B05B12/04;B05B12/12;B05B12/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劉春成 |
| 地址: | 200233***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噴涂 流水線 用工 自動識別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噴涂流水線用工件自動識別裝置,該自動識別裝置包括:輸送鏈,讀碼系統,排隊系統和噴涂機器人,輸送鏈上設置有工件和二維碼卡片,讀碼系統位于輸送鏈的一側,用于讀取二維碼卡片上的數據信息和檢測工件是否存在,排隊系統與讀碼系統通信連接,排隊系統用于接收讀碼系統發送的數據信息,噴涂機器人與排隊系統通信連接,噴涂機器人用于讀取排隊系統中的數據信息,并對工件進行噴涂;本發明實現了流水線噴涂過程的自動化,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只需要將工件放在流水線上,并將二維碼卡片放置在輸送鏈上即可,整個過程實現控制自動化,解決工作人員存在的效率低下、勞動強度大、人工成本高、對人員健康影響大等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自動化噴涂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噴涂流水線用工件自動識別裝置。
背景技術
噴涂工作是整個制造工藝產品生產中一道重要的工序。大到飛機、汽車,小到電子產品、兒童玩具,噴涂都是在對工件進行防護時不可缺少的工藝部分。
在目前生產過程中,產品噴涂大多采用人工噴涂的方式:工人直接拿著噴槍對需要噴涂的工件進行噴涂作業,人工噴涂生產過程中造成如下問題:長時間托舉噴涂噴槍,增加了工人的工作勞動強度;進行噴涂操作,工人需要憑借經驗,需要對噴涂的油漆厚度和均勻度進行較好的控制;人工進行噴涂操作,其作業效率較低;人工操作具有一定的隨機性,產品的噴涂效果一致性得不到保障;產生的噴霧容易吸入人體內,對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較大的健康影響。
在具有一定噴涂自動化程度的工廠中,自動化流水線噴涂已經開始使用,但是不具有自動化工件識別的噴涂流水線系統只能用一種顏色噴涂一種工件,如果要切換噴涂工件和噴涂顏色,則需要更改噴涂工序。
那么,如何提供一種能夠實現自動識別工件類型并據此進行自動更換噴涂工序、切換噴涂顏色的流水線,以解決傳統制造業中噴涂作業勞動強度大、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的問題。
因此,針對上述問題,需要提供一種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不足的改進技術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噴涂流水線用工件自動識別裝置,實現噴涂工作自動化,提高作業效率,較少對工作人員的健康危害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產品噴涂效果的一致性得到保障。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一種噴涂流水線用工件自動識別裝置,所述自動識別裝置包括:輸送鏈,所述輸送鏈上設置有工件和二維碼卡片,其中,所述二維碼卡片上的二維碼與所述工件的類型一一對應;讀碼系統,所述讀碼系統位于所述輸送鏈的一側,用于讀取所述二維碼卡片上的二維碼,以得到數據信息和檢測所述工件是否存在;排隊系統,所述排隊系統與所述讀碼系統通信連接,用于接收所述讀碼系統發送的數據信息;噴涂機器人,所述噴涂機器人與所述排隊系統通信連接,用于讀取所述排隊系統中的數據信息,并對對應的所述工件進行噴涂。
依據上述的噴涂流水線用工件自動識別裝置,作為優選方案,所述輸送鏈的材質為鐵性,所述二維碼卡片為磁性卡片,且設置在所述輸送鏈上;所述輸送鏈為閉環循環輸送;相鄰兩個所述二維碼卡片的間距相同。
依據上述的噴涂流水線用工件自動識別裝置,作為優選方案,所述二維碼卡片由耐高溫磁鐵制成,且吸附在所述輸送鏈上,所述二維碼卡片的表面覆蓋有耐高溫膜,用于保護所述二維碼卡片。
依據上述的噴涂流水線用工件自動識別裝置,作為優選方案,所述讀碼系統包括讀碼器和第一傳感器,所述讀碼器用于掃描并讀取所述二維碼卡片上的二維碼,以得到所述數據信息;所述第一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工件是否存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微電機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未經上海微電機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9077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