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聚酰胺66三元合金防腐樹脂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77856.5 | 申請日: | 2020-1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0859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6 |
| 發明(設計)人: | 陳威;龔光澤;李亞斌;謝智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77/06 | 分類號: | C08L77/06;C08L23/12;C08L27/18;C08L51/06;C08K13/04;C08K7/20;C08K3/26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麗 |
| 地址: | 300452 天津市濱***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聚酰胺 66 三元 合金 防腐 樹脂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聚酰胺66三元合金防腐樹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計,它包括以下組分:
聚酰胺66:30%-50%
聚丙烯樹脂:10%-35%
聚四氟乙烯微粉:10%-15%
馬來酸酐接枝聚丙烯:0.5%-2%
玻璃微珠:1%-5%
納米碳酸鈣:1%-5%
紫外吸收劑:0.5%-3%
光穩定劑:0.5%-3%
增容劑:6%-16%
甲醛捕捉劑:0.2%-1%
抗氧劑:0.5%-2%
潤滑劑:0.2%-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66三元合金防腐樹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四氟乙烯微粉要求平均粒徑在3-5微米、含水量小于0.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66三元合金防腐樹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微珠指的是其主要化學成分為二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鋯、氧化鎂、硅酸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合,且平均粒徑在2-10微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66三元合金防腐樹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醛捕捉劑為雙氰胺、尿素、聚酰胺或三聚氰胺中的一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66三元合金防腐樹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外吸收劑指的是紫外線吸收劑UV-329、UV-327、UV-326、UV-531、UV-770中的一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66三元合金防腐樹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穩定劑為羥基苯并三唑類光穩定劑Tinuvin326,Tinuvin328,受阻酚類光穩定劑Tinuvin770中的一種。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66三元合金防腐樹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容劑為偶聯劑和稀釋劑的混合物,所述的偶聯劑和稀釋劑的質量比為0.2-1:1;所述的增容劑中,偶聯劑為硅烷偶聯劑KH550、硅烷偶聯劑KH560、鈦酸酯偶聯劑、磷酸酯偶聯劑或鋁酸酯偶聯劑中的一種;稀釋劑為白油、丙二醇或異戊醇中的一種。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66三元合金防腐樹脂,其特征在于,抗氧劑為抗氧劑264、抗氧劑245或抗氧劑1010中的一種。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66三元合金防腐樹脂,其特征在于,潤滑劑采用硬脂酸鈣、硬脂酸鋅、硬脂酸鎂、乙撐雙硬脂酰胺或者油酸二乙醇酰胺中的一種。
10.一種權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聚酰胺66三元合金防腐樹脂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增容劑的配制:將偶聯劑與稀釋劑按質量比0.2-1:1進行攪拌混合制成增容劑;
(2)聚酰胺66、聚丙烯樹脂的預處理:將聚酰胺66、聚丙烯樹脂放入鼓風干燥箱進行干燥處理,干燥溫度設定為80-120℃,干燥時間為3-6h;
(3)納米碳酸鈣和玻璃微珠共混物的表面處理:把納米碳酸鈣、玻璃微珠放入容器中,將配制好的增容劑放入其中,邊加入邊攪拌至混合均勻后進行超聲處理1-3h,再進行過濾,用蒸餾水充分洗滌濾餅,之后將濾餅放入烘箱干燥3-6h,溫度為70-90℃,取出濾餅進行研磨并通過過篩,即得到活性納米碳酸鈣和活性玻璃微珠的共混物;
(4)將聚丙烯樹脂、馬來酸酐接枝聚丙烯進行熔融共混處理得到聚丙烯共混物;
(5)將聚酰胺66、聚丙烯樹脂共混物、聚四氟乙烯微粉、紫外吸收劑、光穩定劑、甲醛捕捉劑、抗氧劑和潤滑劑放入高速混合機中充分攪拌60-90min,使其混合均勻;(6)將步驟(5)中混合均勻的共混物放入雙螺桿擠出機內,擠出、拉絲并切粒,加工溫度為230℃-245℃,得到合金樹脂;
(7)將合金樹脂放入烘箱干燥,然后通過篩選機去掉粉末及碎粒;
(8)將步驟(7)處理后的合金樹脂和步驟(3)中的活性納米碳酸鈣和活性玻璃微珠共混物放入高速混料機中共混60-90min,并放入擠出機料倉中進行2次擠出,拉絲并切粒,加工溫度為230℃-245℃;
(9)將制備的粒料放入注塑機,采用不同模具進行樣條注塑,注塑溫度為230℃-250℃,最終得到聚酰胺66三元合金防腐樹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77856.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