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鋼殼沉管自密實混凝土生產質量評價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70704.2 | 申請日: | 2020-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7890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9 |
| 發明(設計)人: | 何濤;榮國城;譚立心;王中文;吳旭東;吳琪鋒;劉程洪;劉方;朱玉飛;劉鑫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1/84 | 分類號: | G01N21/84;G01N3/08;G01N29/04;G01N23/00;G01N33/38 |
| 代理公司: | 廣州智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649 | 代理人: | 羅晶 |
| 地址: | 510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鋼殼沉 管自 密實 混凝土 生產 質量 評價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鋼殼沉管自密實混凝土生產質量評價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確認各項檢測指標;對混凝土進行出機性能檢測;對新拌混凝土進行入倉性能檢測;在新拌混凝土進入鋼殼小隔艙進行澆筑的同時,隨機制作混凝土試件;在鋼殼小隔艙澆筑完成后,檢測鋼殼小隔艙的脫空缺陷,若脫空缺陷不符合步驟S1的檢測指標,則進行復檢;對隨機制取的混凝土試件進行抗壓強度值檢測,同時隨機抽取鋼殼小隔艙進行抽芯檢測混凝土強度值;綜合各項檢測結果利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分析,反饋過程中異常點或者不合格點。本發明對于方量超大、敏感難控制的鋼殼沉管自密實混凝土的生產質量能夠有效控制,保證性能符合設計要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鋼殼沉管自密實混凝土生產質量評價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隧道工程采用“三明治”鋼殼混凝土沉管結構,且“超寬、深埋、變寬”等特點的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為世界首次大規模設計應用。鋼殼沉管自密實混凝土在“三明治”鋼殼混凝土沉管結構中主要作用包括:傳遞軸力和彎矩、傳遞剪力、傳遞滑移剪力、防止鋼材屈服、確保構件的剛性等作用。混凝土必須與鋼殼形成整體,保證混凝土在鋼殼隔艙中填充密實,不得有任何間隙。鋼殼沉管自密實混凝土需滿足新拌工作性能經時損失小、無離析及無泌水等設計要求。鋼殼沉管自密實混凝土在生產過程中其工作性能容易受到原材料(如細骨料特定粒徑含量、含水率等)、環境溫濕度、攪拌設備以及運輸路線等影響,其品質管理的難度及重要性遠遠超過傳統混凝土。所以,鋼殼沉管自密實混凝土生產過程質量的控制尤為重要。
鋼殼沉管自密實混凝土生產制備國內尚無成熟經驗可以借鑒,國外雖有鋼殼沉管隧道施工先例,但公開的核心技術資料非常少,另外相比于深中通道雙向八車道設計,標準管節約7.6萬噸、非標準管節約7.0萬噸,管節數量達到32 節,其工程規模和結構尺寸均為世界第一,單個工程澆筑施工所需鋼殼沉管自密實混凝土方量超大、敏感難控制,所以建立有效的質量評價和控制方法勢在必行。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鋼殼沉管自密實混凝土生產質量評價控制方法,以應用于鋼殼沉管自密實混凝土生產過程中進行質量控制,使得鋼殼沉管自密實混凝土能夠滿足在新拌性能、無離析及無泌水等方面能夠滿足設計要求,特別是對于方量超大、敏感難控制的鋼殼沉管自密實混凝土的質量能夠有效控制,保證性能符合設計要求。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鋼殼沉管自密實混凝土生產質量評價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S1:確認鋼殼沉管自密實混凝土各項檢測指標;
S2:在混凝土卸料至澆筑設備前進行出機性能檢測,并記錄出機檢測數據,對比步驟S1的檢測指標,若出機檢測數據符合步驟S1的檢測指標要求,則混凝土可進入澆筑設備;若出機檢測數據不符合步驟S1的檢測指標要求,則混凝土直接棄用;
S3:對于通過澆筑設備后的新拌混凝土,在澆筑至鋼殼小隔艙前進行入倉性能檢測,并記錄入倉檢測數據,對比步驟S1的檢測指標,若入倉檢測數據符合步驟S1的檢測指標要求,則新拌混凝土可進入鋼殼小隔艙澆筑;若入倉檢測數據不符合步驟S1的檢測指標要求,則新拌混凝土棄用;
S4:在新拌混凝土進入鋼殼小隔艙進行澆筑的同時,按照抽檢頻率要求隨機制作混凝土試件;
S5:在鋼殼小隔艙澆筑完成后,檢測鋼殼小隔艙的脫空缺陷,若脫空缺陷不符合步驟S1的檢測指標要求,則進行復檢;
S6:對于鋼殼小隔艙澆筑過程中制取的所述混凝土試件進行抗壓強度值檢測,同時隨機抽取鋼殼小隔艙進行抽芯檢測混凝土強度值;
S7:綜合步驟S2、S3、S5和S6的檢測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反饋過程中異常點或者不合格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7070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