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能充電方法、智能充電系統與智能充電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62923.6 | 申請日: | 2020-1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9107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2 |
| 發明(設計)人: | 何學通;鄧文聰;黃兆秋;梁土生;馬瑞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銀隆電器有限公司;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3/32 | 分類號: | H02J3/32;H02J3/38;H02J13/00;B60L53/16;B60L53/63;B60L53/51;B60L53/52;B60L53/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霍文娟 |
| 地址: | 519040 廣東省珠海***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充電 方法 系統 裝置 | ||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智能充電方法、智能充電系統與智能充電裝置。該智能充電方法包括:獲取需求總功率,需求總功率為連接在充電樁上的所有的負載所需求的充電功率之和,充電樁與負載一一對應;獲取輸入總功率,輸入總功率為當前電網可支配功率;根據需求總功率和輸入總功率的大小關系,確定是否為負載充電。本方案避免了儲能電池饋網滯后于負荷輸出的問題,提高了微網充電效率,解決了負載輸出超前于微電網功率問題。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智能供電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智能充電方法、智能充電系統、智能充電裝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與處理器。
背景技術
隨著新能源電動車的大力推廣,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接受并使用新能源電動汽車,同時市場上對充電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部署安裝充電樁又往往受到位置環境與配電需求的限制,因此,為了解決這一行業問題,大多數企業研發了一種微網儲能充電系統。
目前行業內的微網儲能充電系統主要采用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潮汐發電、燃料電池發電等方式對微網系統進行饋網供電,系統再通過儲能電池的電量情況進行充電及放電。目前行業上的微網儲能充電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其中這四個問題最為突出,分別是:儲能電池饋網滯后于負荷輸出、發電饋網實時數據無法監控、發電系統功率受天氣影響較大、系統無法通過控制PCS完成對儲能電池充放電。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充電方法、智能充電系統與智能充電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儲能電池饋網滯后于負荷輸出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申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智能充電方法,包括:獲取需求總功率,所述需求總功率為連接在充電樁上的所有的負載所需求的充電功率之和,所述充電樁與所述負載一一對應;獲取輸入總功率,所述輸入總功率為當前電網可支配功率;根據所述需求總功率和所述輸入總功率的大小關系,確定是否為所述負載充電。
進一步地,根據所述需求總功率和所述輸入總功率的大小關系,確定是否為所述負載充電,包括:在所述輸入總功率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需求總功率的情況下,確定為所有的所述負載充電;在所述輸入總功率小于所述需求總功率的情況下,確定為所述負載中的部分或全部進行充電。
進一步地,在所述輸入總功率小于所述需求總功率的情況下,確定為所述負載中的部分或全部進行充電,包括:在所述輸入總功率小于所述需求總功率的情況下,依次從市電獲取第一補充功率、從可移動儲能裝置獲取第二補充功率、從儲能電池獲取第三補充功率;在組合功率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需求總功率的情況下,確定為所有的所述負載充電,所述組合功率為第一組合功率、第二組合功率和第三組合功率中的之一,所述第一組合功率為所述第一補充功率和所述輸入總功率之和,所述第二組合功率為所述第一補充功率、所述第二補充功率和所述輸入總功率之和,所述第三組合功率為所述第一補充功率、所述第二補充功率、所述第三補充功率和所述輸入總功率之和;在所述第三組合功率小于所述需求總功率的情況下,確定為所述負載中的部分進行充電,其中,部分所述負載的總功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組合功率。
根據本申請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智能充電系統,包括:市電輸入單元,用于接入市電;電池管理單元,包括儲能電池;可移動儲能裝置饋網單元,用于將可移動儲能裝置中的電能轉化為智能充電系統所接負載需要的電能;充電樁,所述負載通過充電槍連接在所述充電樁上;智能控制單元,用于執行任意一種所述的智能充電方法,分別與所述市電輸入單元、所述電池管理單元、所述可移動儲能裝置饋網單元和所述充電樁通信。
進一步地,所述充電樁包括直流充電樁和交流充電樁,所述智能充電系統還包括直流樁功率分配單元,所述直流樁功率分配單元與多個所述直流充電樁電連接,所述直流樁功率分配單元用于為所述直流充電樁分配功率。
進一步地,所述直流樁功率分配單元包括交直流轉換模塊和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與所述交直流轉換模塊電連接,所述控制模塊用于控制所述交直流轉換模塊是否為所述直流充電樁分配功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銀隆電器有限公司;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銀隆電器有限公司;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6292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