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石墨烯/硅基體溝道電子倍增電荷耦合器件及其讀出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47033.8 | 申請日: | 2020-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2080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6 |
| 發明(設計)人: | 徐楊;呂建杭;穆尼爾;劉威;劉亦倫;劉晨;俞濱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 |
| 主分類號: | H01L29/06 | 分類號: | H01L29/06;H01L29/10;H01L29/16;H01L29/423;H01L29/768;H01L27/14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劉靜 |
| 地址: | 311215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石墨 基體 溝道 電子 倍增 電荷耦合器件 及其 讀出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石墨烯/硅基體溝道電子倍增電荷耦合器件及其讀出方法,該電荷耦合器件采用了埋溝型襯底,包括柵極、半導體硅襯底、溝道層、氧化物絕緣層、源極、漏極與單層石墨烯薄膜;有光線入射時,由于石墨烯的高透明度,可見光進入體硅并被硅所吸收,其產生的少數載流子被積累到硅襯底中的深耗盡勢阱;當施加偏壓足夠大時,體硅中產生雪崩效應,可以得到比常規CCD器件更為顯著的光電流。同時由于體溝道的存在避免了表面態的影響,該器件的工作頻率和量子效率都要優于表面溝道CCD。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圖像傳感器技術領域,涉及圖像傳感器器件結構,尤其涉及一種石墨烯/硅基體溝道電子倍增電荷耦合器件及其讀出方法。
背景技術
電荷耦合器件(CCD)由許多整齊排列的電容組成,能感應光線,并轉換出模擬信號電流,經過信號處理就可以實現圖像的獲取、傳輸和處理。CCD器件具有良好的感光效率和極高的成像品質,在高端成像領域具有廣泛的用途。電荷耦合器件按結構可以分為表面溝道CCD和體溝道CCD。表面溝道CCD工藝簡單,但其光生電荷緊貼半導體-絕緣體分界面,受表面態的影響,光生電荷容易被表面態復合掉,工作頻率也較低。體溝道CCD用離子注入方法在硅表面制作出一個與硅摻雜相反的溝道,當外加柵壓后溝道內被完全耗盡,使光生電荷在硅內部產生,遠離表面,避免了表面態的影響。
EMCCD技術是為了解決微弱光探測而常用的一種手段。EMCCD通過在CCD上施加大柵壓,使器件的硅內部產生雪崩效應,從而放大了光信號,極大提升了CCD器件的靈敏度。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種新型二維材料,由碳原子以sp2雜化軌道組成六角型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個碳原子厚度。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卻也是最堅硬的納米材料。它透明度極高,對可見光吸收率僅為2.3%;石墨烯導熱系數高達5300W/m·K,常溫下電子遷移率超過15000cm2/V·s,而電阻率只有約10-6Ω·cm。由于石墨烯的極高透過率,用石墨烯取代CCD上的金屬層可以顯著提高CCD的光響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石墨烯/硅基體溝道電子倍增電荷耦合器件及其讀出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石墨烯/硅基體溝道電子倍增電荷耦合器件(Electron Multiplying Charge-Coupled Devices,EMCCD),自下而上依次包括柵極、半導體硅襯底、溝道層和氧化物絕緣層,所述氧化物絕緣層上表面設有源極和漏極,在氧化物絕緣層、源極和漏極上表面覆蓋單層石墨烯薄膜;所述單層石墨烯薄膜與源極、漏極相接觸,且不超出源極與漏極定義的范圍;所述半導體硅襯底位于溝道層的下方,所述溝道層完全覆蓋半導體硅襯底整個區域;所述半導體硅襯底與溝道層的摻雜類型相反,使得在外加一定頻率的三角波電壓的情況下,溝道區域為電勢最低,光生載流子就會先集聚在溝道與襯底接觸界面,而不是先集聚在襯底與氧化層的界面,減少了襯底與氧化層的界面態對光生載流子的復合。
進一步地,所述溝道層為半導體硅襯底的上表面進行摻雜而形成,摻雜深度為5μm~20μm。
進一步地,所述氧化物絕緣層為二氧化硅,厚度為5nm~100nm。
進一步地,當器件工作時,在柵極和漏極之間施加偏壓,所加偏壓依據氧化層厚度以及襯底參數,類型為三角波,驅動半導體硅襯底進入雪崩狀態,同時讀取該回路中的電流作為信號電流,得到入射光功率。
進一步地,其信號讀取采用雙采樣讀取,即在柵壓運行過程中,在讀出光電流前選取一個初始位置并讀出該點電流,將兩個采樣值相減得到最后的輸出,雙采樣讀取減少了器件因為復位帶來的噪聲,可提高器件噪聲參數和信噪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未經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4703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容量的硅碳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預鋰化設備及使用方法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