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人造結構板的板芯及其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46961.2 | 申請日: | 2020-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4814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2 |
| 發明(設計)人: | 鞏展;吳健;陳皓 | 申請(專利權)人: | 鎮江市陽光西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7D1/04 | 分類號: | B27D1/04;B27C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赫 |
| 地址: | 212355 江蘇省鎮***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人造 結構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人造結構板的板芯及其制造方法,板芯包括:第一框架板條,其表面開設有長條凹槽,凹槽的長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框架板條的木纖維方向,深度方向垂直于木纖維方向;第二框架板條,其為未開設凹槽的實木板條;剪力板條,其表面開設有長條凹槽,凹槽的深度方向垂直于剪力板條的木纖維方向,長度方向平行于木纖維方向且相對于剪力板條的邊緣傾斜;其中,多個第一框架板條平鋪成第一框架層,多個第二框架板條平鋪成第二框架層,多個剪力板條平鋪成剪力層;第一框架層、第二框架層和至少兩個剪力層通過依次層疊設置并連接而形成多層結構,多個多層結構通過層疊設置并連接而形成板芯。上述的板芯,能夠顯著的提升改性效果、降低應用限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人造板材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人造結構板的板芯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木材作為一種有機天然高分子材料,存在尺寸不穩定、物理力學性能低、易燃、易腐蝕、易蟲蛀等問題,以木材為原材料的現有人造結構板在使用過程中會因應力釋放和含水率變化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形,這些問題使木材的應用受到很大限制。為了克服木材的上述缺點,現有的普遍做法往往是采用物理和化學兩種方法對木材進行改性處理,解決木材在上述方面存在的不足,使之能夠滿足應用中的各種性能指標要求。
其中,化學改性方式即通過涂刷化學藥劑的方式對木材的防腐、阻燃、防蟲等化學性能進行一定改善。此種方式由于不涉及對木材纖維的結構改變,因此,只能改善人造結構板的某些化學性能,而無法在人造結構板的抗變形/扭曲/開裂等力學性能上進行改善。而物理改性方式是對木材纖維進行規格尺寸上的截斷,充分釋放木材內應力,減少內應力變化帶來的變形、扭曲、開裂等不利影響。
但是,上述兩種改性方式的改性效果都不盡理想,導致人造結構板的應用仍然受到較大程度的限制。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人造結構板的板芯,其能夠顯著的提升改性效果,降低應用限制。本發明還提供了適用于上述人造結構板的板芯的一種制造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人造結構板的板芯,包括:
第一框架板條,所述第一框架板條的表面平行開設有多個長條狀的凹槽,并且所述凹槽的長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框架板條的木纖維方向,所述凹槽的深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框架板條的木纖維方向;
第二框架板條,所述第二框架板條為未開設所述凹槽的實木板條;
剪力板條,所述剪力板條的表面平行開設有多個長條狀的凹槽,并且所述凹槽的深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剪力板條的木纖維方向,所述凹槽的長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剪力板條的木纖維方向且相對于所述剪力板條的邊緣傾斜;
其中,
多個所述第一框架板條通過平鋪形成全部所述凹槽均平行的第一框架層,多個所述第二框架板條通過平鋪形成全部所述凹槽均平行的第二框架層,多個所述剪力板條通過平鋪形成全部所述凹槽均平行的剪力層;所述第一框架層、所述第二框架層和至少兩個所述剪力層通過依次層疊設置并連接而形成多層結構,在所述多層結構中,所述第一框架層和所述第二框架層的木纖維方向不同,且相鄰設置的任意兩個所述剪力層的木纖維方向相反;多個所述多層結構通過層疊設置并連接而形成所述板芯。
優選的,上述人造結構板的板芯中,所述第一框架板條和所述剪力板條的一個或兩個所述表面上設置有所述凹槽,在兩個所述表面設置有所述凹槽的情況下,兩個所述表面為所述第一框架板條或所述剪力板條的相互平行的兩個表面。
優選的,上述人造結構板的板芯中,設置在同一所述表面上的所述凹槽中,全部所述凹槽的深度均相同,或者不同所述凹槽之間的深度發生規律性變化。
優選的,所述第一框架板條、所述第二框架板條和所述剪力板條均為長方體狀板條,且所述第一框架板條、所述第二框架板條和所述剪力板條的木纖維方向均與長方體的長邊平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鎮江市陽光西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鎮江市陽光西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4696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