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人造結構板的板芯及其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46961.2 | 申請日: | 2020-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4814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2 |
| 發明(設計)人: | 鞏展;吳健;陳皓 | 申請(專利權)人: | 鎮江市陽光西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7D1/04 | 分類號: | B27D1/04;B27C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赫 |
| 地址: | 212355 江蘇省鎮***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人造 結構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種人造結構板的板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框架板條,所述第一框架板條的表面平行開設有多個長條狀的凹槽,并且所述凹槽的長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框架板條的木纖維方向,所述凹槽的深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框架板條的木纖維方向;
第二框架板條,所述第二框架板條為未開設所述凹槽的實木板條;
剪力板條,所述剪力板條的表面平行開設有多個長條狀的凹槽,并且所述凹槽的深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剪力板條的木纖維方向,所述凹槽的長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剪力板條的木纖維方向且相對于所述剪力板條的邊緣傾斜;
其中,
多個所述第一框架板條通過平鋪形成全部所述凹槽均平行的第一框架層,多個所述第二框架板條通過平鋪形成全部所述凹槽均平行的第二框架層,多個所述剪力板條通過平鋪形成全部所述凹槽均平行的剪力層;所述第一框架層、所述第二框架層和至少兩個所述剪力層通過依次層疊設置并連接而形成多層結構,在所述多層結構中,所述第一框架層和所述第二框架層的木纖維方向不同,且相鄰設置的任意兩個所述剪力層的木纖維方向相反;多個所述多層結構通過層疊設置并連接而形成所述板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結構板的板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板條和所述剪力板條的一個或兩個表面上設置有所述凹槽,在兩個所述表面設置有所述凹槽的情況下,兩個所述表面為所述第一框架板條或所述剪力板條的相互平行的兩個表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結構板的板芯,其特征在于,設置在同一所述表面上的所述凹槽中,全部所述凹槽的深度均相同,或者不同所述凹槽之間的深度發生規律性變化。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結構板的板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板條、所述第二框架板條和所述剪力板條均為長方體狀板條,且所述第一框架板條、所述第二框架板條和所述剪力板條的木纖維方向均與長方體的長邊平行。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人造結構板的板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板條的木纖維方向和所述長邊之間的夾角為30度~60度。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結構板的板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層、所述第二框架層和至少兩個所述剪力層之間均通過粘接形成所述多層結構,且多個所述多層結構通過沿第一方向層疊設置并粘接而形成所述板芯,所述第一方向為所述板芯的長度方向。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結構板的板芯,其特征在于,在層疊設置的多個所述多層結構中,不同所述多層結構中的所述第一框架層和所述第二框架層的排列順序不同。
8.一種人造結構板的板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適用于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人造結構板的板芯,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條狀木板上沿木纖維方向進行開槽以分別形成所述第一框架板條和所述剪力板條;
平鋪并連接多個所述第一框架板條以形成所述第一框架層;
平鋪并連接多個所述第二框架板條以形成所述第二框架層;
平鋪并連接多個所述剪力板條以形成所述剪力層;
在垂直于平鋪面的方向上分別對所述第一框架層、所述第二框架層和所述剪力層進行裁切,以使所述第一框架層、所述第二框架層和所述剪力層具有相同的形狀和尺寸;
層疊并連接裁切后的兩個所述剪力層,并使兩個所述剪力層的木纖維方向相反;
層疊并連接裁切后的所述第一框架層和所述第二框架層,并使所述第一框架層的木纖維方向和所述第二框架層的木纖維方向相互垂直;
將層疊并連接所述第一框架層和所述第二框架層,以及層疊并連接的兩個所述剪力層進行層疊并連接,以形成所述多層結構;
沿層疊的方向對所述多層結構進行裁切,以得到片狀模塊;
在層疊的方向上層疊并連接多個所述片狀模塊以得到所述板芯。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人造結構板的板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平鋪面的方向上分別對所述第一框架層、所述第二框架層和所述剪力層進行裁切后,所述第一框架層、所述第二框架層和所述剪力層的形狀均為長方形,且所述長方形的長度為1000mm~5000mm,寬度為500mm~2000mm;
所述第二框架板條的厚度為5mm~50mm;
所述片狀模塊的厚度為5mm~20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鎮江市陽光西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鎮江市陽光西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46961.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