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有砟軌道沉降自適應式軌道系統在審
申請號: | 202011245201.X | 申請日: | 2020-11-10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1126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6 |
發明(設計)人: | 寧娜;尤瑞林;郄錄朝;徐旸;王紅;王樹國;杜香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鐵道建筑研究所;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E01B1/00 | 分類號: | E01B1/00;E01B3/00;E01B3/40;E01B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巨弘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73 | 代理人: | 趙洋 |
地址: | 100081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軌道 沉降 自適應 系統 | ||
1.一種有砟軌道沉降自適應式軌道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道床(1)、自適應軌枕(2)、鋼軌(3)和鋼軌扣件(4),所述自適應軌枕(2)設置于所述道床(1)上端,所述鋼軌(3)通過所述鋼軌扣件(4)垂直所述自適應軌枕(2)軸線安裝在所述自適應軌枕(2)上表面;所述自適應軌枕(2)包括軌枕本體(21)和自適應裝置組(22),所述自適應裝置組(22)設置于所述軌枕本體(21)下表面,所述自適應裝置組(22)下表面與所述道床(1)上表面接觸,所述自適應裝置組(22)用于通過內部流體顆粒因重力勢能下漏提高所述自適應裝置組(22)高度,使所述自適應裝置組(22)與所述軌枕密貼,實現支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有砟軌道沉降自適應式軌道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適應裝置組(22)包括若干結構相同的自適應裝置(221),所述自適應裝置(221)設置于所述軌枕下表面,所述自適應裝置(221)包括支座(2211)、底座(2212)和流體剛性顆粒(2213),所述支座(2211)設置于所述軌枕本體(21)下表面,所述支座(2211)為空心立方體,所述支座(2211)下表面設置有出料孔,所述底座(2212)為上表面抽殼長方體,所述底座(2212)槽口與所述支座(2211)外周過渡配合,所述流體剛性顆粒(2213)設置于所述支座(2211)空心內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有砟軌道沉降自適應式軌道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2211)包括盒體(22111)、內腔(22112)和支撐板(22113),所述盒體(22111)為下表面抽殼的長方體盒體(22111),所述內腔(22112)設置于所述盒體(22111)內部,所述支撐板(22113)設置于所述殼體下表面位置,所述支撐板(22113)設置有與內腔(22112)連接的連接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有砟軌道沉降自適應式軌道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板(22113)包括第一支撐板(221131)和第二支撐板(221132),所述第一支撐板(221131)和所述第二支撐板(221132)相對設置于所述盒體(22111)下表面位置,所述第一支撐板(221131)寬度和所述第二支撐板(221132)寬度小于所述盒體(22111)下表面寬度的一半,所述第一支撐板(221131)和所述第二支撐板(221132)上表面為斜面,所述第一支撐板(221131)斜面和所述第二支撐板(221132)斜面坡度相同且高度向中心方向下降。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有砟軌道沉降自適應式軌道系統,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自適應裝置(221)的所述第一支撐板(221131)下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撐板(221132)下表面高度相同。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有砟軌道沉降自適應式軌道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鋼軌(3)包括第一鋼軌(31)和第二鋼軌(32),所述第一鋼軌(31)和所述第二鋼軌(32)相互平行設置在所述軌枕上表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有砟軌道沉降自適應式軌道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鋼軌扣件(4)包括第一鋼軌扣件(41)和第二鋼軌扣件(42),所述第一鋼軌扣件(41)設置于所述軌枕上表面扣住所述第一鋼軌(31),所述第二鋼軌扣件(42)設置于所述軌枕與所述第一鋼軌扣件(41)對稱的上表面位置,扣住所述第二鋼軌(3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鐵道建筑研究所;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鐵道建筑研究所;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45201.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