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部件承載件及其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38002.6 | 申請日: | 2020-1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8656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1 |
| 發明(設計)人: | 馬庫斯·萊特格布;伯恩哈德·賴特邁爾 | 申請(專利權)人: | 奧特斯奧地利科技與系統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3/498 | 分類號: | H01L23/498;H01L21/48;H01L23/48;H05K1/11;H05K1/18;H05K3/4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超凡明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58 | 代理人: | 王暉;曹桓 |
| 地址: | 奧地利***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部件 承載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種部件承載件(100),包括:
疊置件(102),所述疊置件(102)包括至少一個電傳導層結構(104)和/或至少一個電絕緣層結構(106);以及
位于所述疊置件(102)的中央區域中的部分暴露層(108),所述暴露層(108)就上側(112)和下側(114)而言是通過形成在所述疊置件(102)中的相應的盲孔(116、118)而暴露的;
其中,所述暴露層(108)的相反的主表面中的每個主表面部分地由相應的粘合劑層(120、122)覆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承載件(100),其中,所述部件承載件(100)被構造為傳感器、構造為致動器、以及構造為微機電系統,所述傳感器特別地為麥克風、壓力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和氣體傳感器中的一者,所述致動器特別地是揚聲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承載件(100),包括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者:
其中,所述暴露層(108)形成所述盲孔(116、118)中的功能隔膜;
其中,所述暴露層(108)包括彈性材料或由彈性材料構成,所述彈性材料例如為聚酰亞胺;
其中,所述暴露層(108)是單個材料層;
其中,所述暴露層(108)包括不同材料的子結構件;
其中,所述暴露層(108)的厚度(d)在1μm與30μm之間的范圍內,特別地,所述暴露層(108)的厚度(d)在3μm與7μm之間的范圍內;
其中,所述第一盲孔(116)的最外部分(124)的中央部與所述第二盲孔(118)的最外部分(124)的中央部之間的側向偏移(l)小于20μm,特別地,所述第一盲孔(116)的最外部分(124)的中央部與所述第二盲孔(118)的最外部分(124)的中央部之間的側向偏移(l)不大于15μm;
其中,所述第一盲孔(116)的最內部分(126)的中央部與所述第二盲孔(118)的最內部分(126)的中央部之間的側向偏移(L)大于所述第一盲孔(116)的最外部分(124)的中央部與所述第二盲孔(118)的最外部分(124)的中央部之間的側向偏移(l);
其中,所述第一盲孔(116)的最內部分(126)從所述暴露層(108)朝向所述疊置件(102)的延伸有所述第一盲孔(116)的第一主表面漸縮;
其中,所述第二盲孔(118)的最內部分(126)從所述暴露層(108)朝向所述疊置件(102)的延伸有所述第二盲孔(118)的第二主表面漸縮;
其中,所述第一盲孔(116)的最外部分(124)從所述疊置件(102)的延伸有所述第一盲孔(116)的第一主表面朝向所述暴露層(108)漸縮;
其中,所述第二盲孔(118)的最外部分(124)從所述疊置件(102)的延伸有所述第二盲孔(118)的第二主表面朝向所述暴露層(108)漸縮;
其中,所述疊置件(102)內的至少一個電傳導層結構(104)在所述疊置件(102)的限定所述第一盲孔(116)或所述第二盲孔(118)的內側壁處具有凹進部(13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承載件(100),所述部件承載件(100)包括部件(132),所述部件(132)嵌入在所述暴露層(108)中,所述部件(132)表面安裝在所述暴露層(108)上,所述部件(132)在所述盲孔(116、118)中的一者中布置成挨著所述暴露層(108),或者所述部件(132)布置在所述暴露層(108)的緊后方。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部件承載件(100),所述部件承載件(100)包括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者:
其中,所述部件(132)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環境;
其中,所述部件(132)是傳感器部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奧特斯奧地利科技與系統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奧特斯奧地利科技與系統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38002.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