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鐵用司機室面板操縱臺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18564.4 | 申請日: | 2020-1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1952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8 |
| 發明(設計)人: | 黃偉明;陳璟 | 申請(專利權)人: | 泰州奧派模塑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1C17/04 | 分類號: | B61C17/04;B61L1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55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鐵用 司機 面板 操縱臺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鐵用司機室面板操縱臺,包括列車操縱臺主體以及無線控制器,列車操縱臺主體的內部設有控制主板以及無線模塊,無線模塊無線連接有控制中心,備用玻璃槽的內部設有備用玻璃,備用玻璃的底部設有電動伸縮桿,列車操縱臺主體靠近高鐵擋風玻璃處設有碰撞傳感器,操作面板包括外殼,外殼的內部設有集水槽,集水槽內設有濕度傳感器,集水槽的一側設有熱風機,集水槽的另一側設有出風口,支撐塊的頂端設有按鍵板,按鍵板上設有若干個彈性接觸器,每個彈性接觸器的頂端設有與外殼滑動連接的操作鍵,每個彈性接觸器的外圍靠近底部處設有與集水槽固定連接的限位凸起,集水槽的底部設有漏水孔。大大保障了高鐵的行駛安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鐵操縱臺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高鐵用司機室面板操縱臺。
背景技術
高速鐵路,就是設計標準等級高、能讓列車高速運行的鐵路系統。世界上第一條正式的高速鐵路系統是1964年建成通車的日本東海道新干線,溝通東京、名古屋和大阪所在的日本三大都市圈,促進了日本的高速發展。其設計速度為200km/h,因此高速鐵路的初期速度標準就是200km/h。后來隨著技術進步,火車速度更快,不同時代不同國家就對高速鐵路有了不同定義,并根據本國情況規定了各自的高速鐵路級別的詳細技術標準,涉及的列車速度、鐵路類型等就不盡相同。
中國高速鐵路一般采用無砟軌道,也有少部分采用有砟軌道。中國高鐵線路統一運營構造速度達250km/h及以上的電力動車組列車,車次分“G、D、C字母開頭”三種,車輛分CRH和CR系列車型。中國高鐵目前僅限于國鐵路線,盡管上海磁懸浮軌道線的設計速度達430km/h,超過任何國鐵速度標準,但因沒有國鐵性質,既不是由國家鐵路部門管理、也沒有接入國家鐵路網,所以不計入常規高速鐵路的范疇。
2011年3月8日,G1024次高鐵列車由廣州南開往武漢,列車行駛到岳陽至武漢區間時,遭遇撞鳥事件,導致列車停運20多分鐘,當時的高鐵擋風玻璃被打碎,面對如此情況,現有技術的高鐵操縱臺是非常危險的,而且一旦遇到下雨天,雨水直接進入駕駛室,損壞操作臺,使得高鐵無法控制,飛鏟危險。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鐵用司機室面板操縱臺,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鐵用司機室面板操縱臺,包括列車操縱臺主體以及無線控制器,所述列車操縱臺主體的內部設有控制主板以及無線模塊,所述控制主板與無線模塊電連接,所述無線模塊與無線控制器無線連接,所述無線模塊無線連接有控制中心,所述列車操縱臺主體的前側設有備用玻璃槽,所述備用玻璃槽的內部設有備用玻璃,所述備用玻璃的底部設有電動伸縮桿,所述電動伸縮桿與列車操縱臺主體連接,所述列車操縱臺主體靠近高鐵擋風玻璃處設有碰撞傳感器,所述列車操縱臺主體的臺面上設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包括外殼,所述外殼的內部設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內設有濕度傳感器,所述集水槽的一側設有熱風機,所述集水槽的另一側設有出風口,所述集水槽內底部設有若干個支撐塊,所述支撐塊的頂端設有按鍵板,所述按鍵板上設有若干個彈性接觸器,每個所述彈性接觸器的頂端設有與外殼滑動連接的操作鍵,每個所述彈性接觸器的外圍靠近底部處設有與集水槽固定連接的限位凸起,所述集水槽的底部設有漏水孔。
進一步的,所述列車操縱臺主體的頂端傾斜處從左至右依次設有司機列車廣播控制單元、燈控按鈕、視頻監控顯示器、列車自動保護系統監視屏、微機顯示屏、雙通道風壓表及控制電壓表、空調控制按鈕和無線電以及走行部列車監控主機,且司機列車廣播控制單元、燈控按鈕、視頻監控顯示器、列車自動保護系統監視屏、微機顯示屏、雙通道風壓表及控制電壓表、空調控制按鈕和無線電以及走行部列車監控主機均與控制主板電連接,所述列車操縱臺主體的前端兩側設有操縱柜,所述列車操縱臺主體的前端底部設有司機踏板,所述列車操縱臺主體的前側頂端設有臺面板。
進一步的,所述控制主板與兩個電動伸縮桿、熱風機、濕度傳感器以及碰撞傳感器電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泰州奧派模塑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泰州奧派模塑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1856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