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軋輥滲硬鉻加工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207140.8 | 申請日: | 2020-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7608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龍來;李康;華文明;劉春明;何加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蘇訊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5D3/04 | 分類號: | C25D3/04;C25D7/00 |
| 代理公司: | 濟南光啟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92 | 代理人: | 張瑜 |
| 地址: | 2236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軋輥 滲硬鉻 加工 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軋輥滲硬鉻加工工藝,包括以下操作步驟:S1:將磨削好(或毛化好)的軋輥用專門夾具牢固起吊,并將軋輥表面清洗干凈并高壓潔凈氣體吹干;S2:調配好專用滲鉻液,分析組分合格后進行加熱升溫;S3:將軋輥放入滲鉻槽體中間,攪拌槽液進行通電滲鉻處理,限時關閉電源;S4:已滲鉻軋輥吊出槽體,用大量清水沖洗掉表面滲鉻液;S5:軋輥用高壓潔凈氣體吹干,并均涂防銹油后纏繞膜防護。本發明一種軋輥滲硬鉻加工工藝,根據軋輥的長度尺寸和輥徑大小,自行裝配滲鉻槽體、滲鉻操作夾具、滲鉻電源及控制柜和其它輔助裝備;采用不溶性陽極在離子態的滲鉻液中加以接通恒流電源對軋輥表面進行鉻離子遷移,從而得到軋輥表面緊密附積硬鉻層。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冷軋生產加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軋輥滲硬鉻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冷軋鋼帶在平整生產中最容易出現色差表面質量缺陷,該缺陷主要由于平整工作輥與鋼帶接觸過程由于大壓下力情況下與鋼帶產生磨損,使得工作輥表面粗糙度發生變化,基本是隨著生產時間推進而粗糙度逐步退化,粗糙度越來低,因此平整后鋼帶表面復制了軋輥的表面而出現越來越光亮,形成鋼卷之間的明顯光澤差異;另整條工作輥各部位因接觸受力磨損程度不一,同時產生的各部位粗糙度退化不一,而導致同鋼帶的局部光澤差異。當出現明顯的光澤差異時,必須換輥,從而增加輥耗,為解決粗糙度退化問題需通過提高軋輥表面硬度來提高耐磨性,所以開展軋輥滲硬鉻加工工藝的研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軋輥滲硬鉻加工工藝,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軋輥帶滲硬鉻加工工藝,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S1:將磨削好(或毛化好)的軋輥用專門夾具牢固鎖住軋輥的一頭,該夾具連接著滲鉻電源(負極),將軋輥起吊用專用堿液反復擦洗軋輥表面,確保軋輥的防銹油不能有一點殘留,再用高壓水沖洗干凈堿液,最后潔凈壓縮空氣吹干;
S2:化驗室取樣分析滲鉻液組分濃度(鉻酐濃度200~280g/L硫酸2.5~4.5g/L、催化劑約0.1%),調配好專用滲鉻液并加熱升溫(45~60℃);
S3:將清潔后的軋輥放入滲鉻槽體中間并定位,采用空氣攪拌使槽液均勻;初期反通電約3~10分鐘進行軋輥反剝(將軋輥表面的氧化層徹底去除,并活化表面利于鉻層附積),緊接電源自動倒閘,電流恒定在3000~6000A之間(視滲鉻層厚度而定)軋輥作為負極進行鉻離子遷移附積在軋輥表面,而且是牢牢緊密結合,滲鉻時間約7~15分鐘(視滲鉻層厚度而定)限時關閉電源;
S4:已滲鉻軋輥快速吊出槽體,用大量清水沖洗掉表面滲鉻液;
S5:軋輥用高壓潔凈氣體吹干,仔細檢查軋輥滲鉻表面是否有瑕疵,合格后均涂防銹油并纏繞膜防護。
優選的,所述S2步驟中的滲鉻液組分濃度(鉻酐濃度200~280g/L硫酸2.5~4.5g/L、催化劑約0.1%)。
優選的,所述S4步驟中的初期反通電約3~10分鐘進行軋輥反剝(將軋輥表面的氧化層徹底去除,并活化表面利于鉻層附積),緊接電源自動倒閘,電流恒定在3000~6000A之間(視滲鉻層厚度而定)軋輥作為負極進行鉻離子遷移附積在軋輥表面,而且是牢牢緊密結合,滲鉻時間約7~15分鐘(視滲鉻層厚度而定)
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中,通過自行裝配滲鉻槽體、滲鉻操作夾具、滲鉻電源及控制柜和其它輔助裝備;將軋輥帶放入滲鉻罐中加鉻酸溶液(含特別組分添加劑),采用不溶性陽極在離子態的滲鉻液中加以接通恒流電源對軋輥表面進行鉻離子遷移,從而得到軋輥表面緊密附積硬鉻層,滲硬鉻工序高效快捷。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蘇訊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蘇訊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0714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