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變電工程可研與人工智能輔助審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89357.0 | 申請日: | 2020-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5716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2 |
| 發明(設計)人: | 符國暉;韋波;蔣曉東;李福權;寇世磊;廖永浩;朱丹龍;葉敏;游旺;黃劍鋒;弓國軍;華棟;陸啟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供電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6Q10/10;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匯智容達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熊賢卿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變電 工程 人工智能 輔助 審查 方法 | ||
1.一種變電工程可研與人工智能輔助審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驟:
步驟S10,建立變電工程可研知識網絡,構建設計安全審查規則;
步驟S20,構建不安全因素自動識別機制;
步驟S30,確定變電工程可研人工智能輔助審查的平臺設計和算法設計,并構建基于BIM技術的變電工程可研輔助審查系統基礎框架;
步驟S40,構建變電工程可研輔助審查軟件系統及其數據庫;
步驟S50,向所述變電工程可研輔助審查軟件系統輸入BIM模型圖紙文檔及規則庫,利用規則庫對BIM模型圖紙中的標準性及強制性條款進行審查,利用人工智能對BIM模型圖紙中的其他典型錯誤進行審查,從而確定所述BIM模型圖紙文檔是否符合規則以及是否存在不安全設計因素,并自動生成輔助審查報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變電工程可研與人工智能輔助審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0進一步包括:
采用文獻綜述法,對變電工程設計中可研不足的致因進行分析,結合設計方法對于減少危險源的使用性分析,歸納出主要與設計相關的不安全因素;
通過分析設計、規范與施工安全的關系,轉譯規范條文為計算機可處理的格式,構建基于規范條款的安全審查規則。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變電工程可研與人工智能輔助審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譯規范條文采用如下的方法來實現:
基于Autodesk Revit進行二次開發;采用計算機語言編碼的方式,通過提取規范條文中的關鍵詞以及關鍵條件,按照一定的規則轉譯為計算機語言程序,并構建相應的邏輯關系,實現對規范條文的轉譯。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變電工程可研與人工智能輔助審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0進一步包括:
利用規則庫的標準性及強制性條款,通過對BIM技術的應用特征進行分析,證實BIM技術在實施安全審查規則自動檢查具有可行性;
通過設計安全審查規則的應用機理,結合BIM的分析構建以BIM為平臺的自動識別集成機制框架,從而為安全審查規則自動識別不安全因素的應用提供理論基礎。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變電工程可研與人工智能輔助審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0中進一步包括:
根據安全審查規則應用機制的要求,通過BIM軟件工具將設計方案構建成BIM模型,對BIM模型賦予構件ID和必要的參數信息;
啟動BIM虛擬施工功能,安全審查規則對儲存的預設特殊節點的構件進行檢查,識別不安全設計因素;識別出的不安全因素在終端以3D模型等形式呈現,實現不安全因素的可視化;
根據BIM模型顯示的不安全因素信息以及設計方案,考慮對這些因素的整改措施;
通過工具平臺輸出儲存整個識別過程信息的報告。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一種變電工程可研與人工智能輔助審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0進一步包括:
整合自動規則審查與案例推理,建立基于BIM的消防安全自動規則審查系統;所述消防安全自動規則審查系統包括:規則層、模型層、平臺層和優化層;其中,模型層與規則層的關聯內容包括:法規解讀、模型準備、模型審查與審查報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變電工程可研與人工智能輔助審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40進一步包括:
以設計架構、審查規則和識別機制為基礎,研發形成變電工程可研輔助審查軟件系統及其數據庫,以滿足變電工程可研輔助審查的網絡流量和性能需要,并能最終自動生成輔助審查報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供電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供電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8935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