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孔碳基固體酸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89020.X | 申請日: | 2020-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6982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5 |
| 發明(設計)人: | 于洋;田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01J27/24 | 分類號: | B01J27/24;B01J35/10;C10L1/02;C11C3/04;C11C3/10 |
| 代理公司: | 長春眾邦菁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王瑩 |
| 地址: | 130022 吉林***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孔 固體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多孔碳基固體酸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屬于無機材料技術領域。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多孔碳基固體酸的結構和酸性位點不可控,以及多孔碳基固體酸的制備方法需要采用各種模板,存在復雜、耗時、成本高的缺點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制備方法:先以引發劑引發吡咯單體氧化聚合,然后在活化試劑的作用下將聚吡咯碳化成多孔碳材料,再對多孔碳材料季銨化,最后用強酸對季銨鹽進行陰離子交換得到多孔碳基固體酸。該方法簡單易行,成本低,原料低毒,原子利用率和產率高;制備的多孔碳基固體酸,熱穩定性好,比表面積高,具有豐富N含量,豐富的納米孔和豐富的可控酸位點,且酸性強,酸位分散良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無機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孔碳基固體酸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尤其涉及該多孔碳基固體酸在催化合成生物燃油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近年來,具有獨特納米結構的碳質材料因其在吸附、分離、電化學、儲能/轉化和多相催化等領域的廣泛應用而受到廣泛關注。
在多相催化領域,碳質材料可作為高效、穩定的催化劑和催化劑載體。現有技術中,在該領域圍繞碳質材料的研究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碳-金屬納米復合材料或無金屬碳質催化劑在各種反應(如氧化反應)中的催化應用,另一方面是功能化的碳質材料與酸性組織結合的碳質固體酸的應用。
碳質固體酸綠色、可持續、應用廣泛,適合替代無機酸催化生產各種有用的工業化學物質。碳質固體酸的成分主要有聚合物、無機和碳質框架。無機和碳質框架適合嫁接各種酸性團體,因為他們獨特的熱機械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以及可控的表面潤濕性,為合成高效的碳質固體酸提供一個很好的機會。現有技術中,Hara等人利用生物質如葡萄糖、蔗糖、纖維素等的磺化反應成功合成了新型碳質固體酸,為碳質固體酸的合成開辟了一條經濟有效的途徑。同時,在高溫(250℃)下通過萘磺化反應,成功地合成了酸位濃度更高的碳質固體酸,在酯化和縮合反應中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然而,這類碳質固體酸通常表現出較差的孔隙率,這導致催化活性位點的暴露程度較低,進而導致其催化性能受到限制。
豐富的納米孔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碳基固體酸的傳質性,進而增加了碳質固體酸的在各種反應中的催化性能,如酯化、縮合、酯交換、異構化、酰化等。現有技術中,多孔碳基固體酸的合成通常采用各種模板,存在復雜、耗時、成本高的缺點,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工業上的廣泛使用;且多孔碳質固體酸中酸性位點的結構基本一致,約束的酸強度,在生物質轉化、酯化、縮合等各種酸催化反應中都不利于其催化活性的增強。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多孔碳基固體酸的結構和酸性位點不可控,以及多孔碳基固體酸的制備方法需要采用各種模板,存在復雜、耗時、成本高的缺點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多孔碳基固體酸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多孔碳基固體酸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用引發劑引發吡咯單體氧化聚合,過濾、洗滌、真空干燥,得到聚吡咯(PPy);
步驟二、用活化試劑將聚吡咯碳化,洗滌、真空干燥,得到多孔碳材料(NPC);
步驟三、用季銨化試劑對多孔碳材料季銨化,離心、洗滌、真空干燥,得到季銨鹽((NPC-[CxN]);
步驟四、用強酸對季銨鹽進行陰離子交換,離心、洗滌、真空干燥,得到多孔碳基固體酸(NPC-[CxN][X])。
優選的是,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吡咯以0.5-1.5g/s的速度添加到含有0.1-0.5mol/L引發劑的水溶液中,氧化聚合,過濾、洗滌、真空干燥,得到聚吡咯;
步驟二、將聚吡咯與活化試劑混合均勻后,碳化,洗滌、真空干燥,得到多孔碳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8902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