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汽車尾氣管的插入式尾氣監測裝置及監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60835.5 | 申請日: | 2020-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8529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冰;朱寶全;李欣蔚;胡茂宇;張美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北林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3/00 | 分類號: | 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圣州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818 | 代理人: | 王振佳 |
| 地址: | 150036 黑龍江省哈***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汽車尾氣 插入 尾氣 監測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汽車尾氣管的插入式尾氣監測裝置及監測方法,屬于汽車尾氣監測技術領域,該裝置包括集氣機構、汽車尾氣檢測儀、數據發射器和車載數據顯示器;本發明中采用在集氣機構上設置中心尾氣貫通通道的方式,使得汽車尾氣管中尾氣順利排出,不會被阻塞;采用將進氣腔的大部分插入汽車尾氣管中的方式,使得尾氣在汽車尾氣管內就逐步進入進氣腔內,避免僅在汽車尾氣管端部進氣或者測量導致尾氣收集量過少以及尾氣摻雜外界空氣產生檢測結果不準確的問題;采用將進氣腔與調節部相連接的方式,使得尾氣量非正常的、突然增加時,調節部可以調節進氣腔的單位時間內的進氣量,避免進氣量過大導致尾氣在儲氣腔內排出不及時產生濃度增加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尾氣監測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汽車尾氣管的插入式尾氣監測裝置及監測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越來越多的人和家庭購買私人汽車作為出行的代步工具。然而汽車數量增多卻加劇了我們周圍環境的惡化,尤其是汽車行駛過程中產生的尾氣,對空氣環境污染十分嚴重。雖然我國對汽車尾氣排放標準有嚴格規定,但是駕駛員無法對行駛中的汽車尾氣進行質量監測;因此,需要通過對汽車尾氣進行實時監測,實現駕駛員知曉尾氣排放情況,及時對汽車進行保養、維修,例如專利申請號為201711330018.8的一-種車載汽車尾氣監測裝置中,通過將尾氣檢測儀的探頭固定在汽車尾氣管的出氣端,實現對汽車尾氣的實時監測;但是該裝置仍然存在著不足,例如當汽車爬坡或者變檔,甚至是一些誤操作的情況,會導致尾氣的排放量驟然增加,此時尾氣檢測儀檢測的并不是汽車真實的尾氣數據,導致參考數據不真實的問題;同時由于該裝置是通過外置夾塊的方式,固定在汽車尾氣管上,所以當應用在一些汽車尾氣管隱藏在車身中的情景時,該裝置將無法適應,導致該裝置的適用性能降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監測準確度高、適用性能好的用于汽車尾氣管的插入式尾氣監測裝置及監測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汽車尾氣管的插入式尾氣監測裝置,包括集氣機構、汽車尾氣檢測儀、數據發射器和車載數據顯示器,所述集氣機構包括集氣部、漲緊部和調節部;所述集氣機構上開設有供汽車尾氣通暢流通的中心尾氣貫通通道,所述集氣部包括相連通的儲氣腔和進氣腔,所述儲氣腔位于汽車尾氣管的外部,所述儲氣腔設置有出氣口,所述進氣腔的一端插入所述汽車尾氣管的內部,所述進氣腔的內壁上設置有若干均布的進氣孔,所述進氣孔與所述中心尾氣貫通通道相連通;所述漲緊部包括用于與汽車尾氣管內壁相擠壓的環形漲緊板,所述環形漲緊板與所述進氣腔的一端端部的外沿相連接;所述調節部包括調節板和彈性復位件,所述調節板的一端伸出所述進氣腔的外側,且設置有阻氣翼緣,所述調節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進氣腔的內壁進氣區域內,且所述調節板的外壁與所述進氣腔的內壁相貼合,所述彈性復位件的一端與所述進氣腔的一端端部的內沿相連接,所述彈性復位件的另一端與所述阻氣翼緣相連接;所述汽車尾氣檢測儀的探頭設置在所述儲氣腔的出氣口處,所述汽車尾氣檢測儀與所述數據發射器電連接,所述數據發射器與設置在駕駛室內的所述車載數據顯示器電連接。
優選地,所述進氣腔為環形結構。
優選地,所述儲氣腔與所述進氣腔呈T型結構連接,所述儲氣腔的外徑大于所述進氣腔的外徑,且所述儲氣腔可與所述汽車尾氣管相接觸。
優選地,所述環形漲緊板為錐形結構,所述錐形結構的大直徑段與所述進氣腔的一端端部固定連接,且所述錐形結構的大直徑段與所述汽車尾氣管呈擠壓連接。
優選地,所述環形漲緊板包括環形基板以及與所述環形基板相鉸接的外張卡板,所述環形基板與所述進氣腔的一端端部的外沿相連接,所述環形基板與所述外張卡板之間通過扭簧相連接。
優選地,所述調節板的行程長度小于所述進氣腔的內壁長度。
優選地,所述彈性復位件為彈簧或金屬波紋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北林業大學,未經東北林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6083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