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能發動機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55477.9 | 申請日: | 2020-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2821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5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國平 |
| 主分類號: | F02B77/00 | 分類號: | F02B77/00;F01P11/00;F01P1/00;F01P5/02;F04D29/6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12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發動機 結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智能發動機結構,包括發動機殼體和第一支板,所述發動機殼體的右側下方內壁固接有第一支板,所述發動機客體的內部安裝有支撐裝置。該智能發動機結構,通過發動機殼體、網板、矩形塊和第一螺栓等結構之間的相互配合,可以通過網板將發動機殼體內的熱量排出,從而提高了使用效果,通過第二橫板、第二螺栓、排氣扇和發動機殼體等結構之間的相互配合,啟動排氣扇,通過排氣扇可以加速發動機殼體內部的空氣流動,從而使發動機殼體內部設備穩定工作,通過第二豎板、第三橫板、液壓缸和第四橫板等結構之間的相互配合,接通液壓缸,通過液壓缸可以帶動第四橫板向下移動,從而通過第四橫板的弧形凹槽將排氣扇機進行固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發動機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智能發動機結構。
背景技術
發動機是一種能夠把其它形式的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最早誕生在英國,其既適用于動力發生裝置,也可指包括動力裝置的整個機器(如:汽油發動機、航空發動機),其種類包括如內燃機(汽油發動機等)、外燃機(斯特林發動機、蒸汽機等)、電動機等,而現有技術中的發動機經過長時間工作內部熱量過多,無法排出,同時現有技術中的發動機散熱效果也并不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發動機結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而現有技術中的發動機經過長時間工作內部熱量過多,無法排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智能發動機結構,包括發動機殼體和第一支板,所述發動機殼體的右側下方內壁固接有第一支板,所述發動機殼體的上方加工有開口,所述發動機客體的內部安裝有支撐裝置;
所述支撐裝置包括網板、矩形塊、第一螺栓、第一豎板、第二支板和第一橫板;
所述網板位于發動機殼體的開口處,所述網板的外壁與發動機殼體的開口處內壁間隙配合,所述網板的左右兩側上方外壁均固接有矩形塊,所述矩形塊的下表面與發動機殼體的上方外壁相貼合,所述矩形塊通過第一螺栓與發動機殼體螺紋相連,所述網板的下方設有多個第一豎板,所述第一豎板的下表面與發動機殼體的內壁固定相連,所述第一豎板的內側固接有第二支板,所述第二支板的上方設有第一橫板,所述第一橫板的下表面與第一豎板固定相連。
優選的,左右所述第一豎板為平行設置。
優選的,所述第一橫板的上方安裝有散熱裝置;
所述散熱裝置包括第二橫板、第二螺栓、排氣扇、第二豎板、第三橫板、液壓缸和第四橫板;
所述第二橫板的下表面與第一橫板的上表面和第一支板固定相連,所述第二橫板的前端面通過多個第二螺栓與發動機殼體螺紋相連,所述第二橫板的上表面中間加工有弧形凹槽,所述第二橫板的弧形凹槽處安裝有排氣扇,所述排氣扇的外壁與第二橫板的弧形凹槽處內壁間隙配合,所述第二橫板的上表面左右兩側均固接有多個第二豎板,相鄰所述第二豎板的內側固接有第三橫板,所述第三橫板的中間內部固接有液壓缸,所述液壓缸的下表面與第二橫板的上表面外壁相貼合,所述第三橫板的上方設有第四橫板,所述第四橫板的下表面與液壓缸的上表面固定相連,所述第四橫板的下表面中間加工有弧形凹槽,所述第四橫板的弧形凹槽處內壁與排氣扇的上方外壁相貼合。
優選的,左右所述液壓缸以第四橫板的中點為中心呈對稱分布。
優選的,所述第二橫板的寬度尺寸與第一橫板的寬度尺寸一致。
優選的,所述第四橫板的下方安裝有彈力裝置;
所述彈力裝置包括凹形板、連桿、圓形塊、弧形塊、圓盤、第三豎板和彈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國平,未經吳國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55477.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