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應用于表面樹脂模具制造的樹脂基復合材料過渡層制備方法與流程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46195.2 | 申請日: | 2020-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1878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13 |
| 發明(設計)人: | 周鵬;趙思程;羅楠;劉世奇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中航邁瑞特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33/38 | 分類號: | B29C33/38 |
| 代理公司: | 東莞市卓易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777 | 代理人: | 高倩倩 |
| 地址: | 110013 遼寧省沈陽市渾南新***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應用于 表面 樹脂 模具 制造 復合材料 過渡 制備 方法 流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應用于表面樹脂模具制造的樹脂基復合材料過渡層制備方法與流程,包括模具基體,所述模具基體的頂部涂抹有玻纖加強層,所述玻纖加強層的頂部涂抹有樹脂過渡層,所述樹脂過渡層的頂部澆筑成型有樹脂型面。通過采用本發明設計的樹脂基復合材料過渡層,可實現樹脂材料在相對平整的模具基體表面結合應用,通過樹脂與玻纖組合物制成的過渡層形式,提高樹脂材料在模具基體表面的附著力,防止因兩種材料的收縮率與熱膨脹系數不同,造成的材料變形、開裂、脫落問題,不需在模具基體表面額外設計工藝槽,有效縮短制造周期,降低成本,而且樹脂基復合材料過渡層可增加材料結合強度及附著力,增強結構韌性抗沖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模具制造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應用于表面樹脂模具制造的樹脂基復合材料過渡層制備方法與流程。
背景技術
傳統模具行業中,鈑金零件多采用模具沖壓或拉伸成型,飛機蒙皮成型多采用拉型模具在拉伸機上成型,近年來拉型模具逐步采用表面樹脂材料與模具基體材料相結合的方式生產制造,其優點是表面樹脂材料模具有著良好的成型性和表面光潔度,可減少蒙皮拉傷提高產品合格率,但是在模具使用存放過程中受環境及使用條件影響存在模具變形、開裂、脫層問題,為解決此類問題,目前現有技術方案是在模具基體表面增加凹槽或焊接凸起設計以增加樹脂材料接觸面和附著力,缺點是需要更復雜的鑄造工藝及加工流程、噴砂工藝,延長制造周期,增加額外制造成本,而且效果有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應用于表面樹脂模具制造的樹脂基復合材料過渡層制備方法與流程,具備使用壽命長的優點,解決了現有技術方案是在模具基體表面增加凹槽或焊接凸起設計以增加樹脂材料接觸面和附著力,缺點是需要更復雜的鑄造工藝及加工流程、噴砂工藝,延長制造周期,增加額外制造成本,而且效果有限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應用于表面樹脂模具制造的樹脂基復合材料,包括模具基體,所述模具基體的頂部涂抹有玻纖加強層,所述玻纖加強層的頂部涂抹有樹脂過渡層,所述樹脂過渡層的頂部澆筑成型有樹脂型面;
一種應用于表面樹脂模具制造的樹脂基復合材料過渡層制備方法與流程,包括以下步驟:
A、首先將模具基體表面的水漬、油漬和銹漬通過物理或化學的方法進行清理;
B、然后制備玻纖加強層,玻纖加強層的主料為環氧基樹脂,輔料為氫氧化鋁粉、玻璃纖維布,按150kg環氧基樹脂:150kg氫氧化鋁粉比例混合;
C、將配合好比例的原料倒入攪拌桶中進行攪拌,5-10分鐘為最佳,攪拌均勻后成糊狀混合物;
D、通過滾刷將上述步驟得到的糊狀混合物沿模具基體的表面均勻涂覆,厚度達0.3-0.5mm,然后貼上一層玻璃纖維布,均勻覆蓋在模具基體表面,并通過滾刷將玻璃纖維布與糊狀混合物之間的氣泡滾壓排凈,重復上述步驟10次;
E、上述步驟完成后,常溫下固化24小時,制成樹脂基復合材料的玻纖加強層;
F、制備樹脂過渡層,主料為環氧基樹脂,輔料為氫氧化鋁粉、按150kg環氧基樹脂:500kg氫氧化鋁粉比例混合;
G、將配合好比例的原料倒入攪拌機中進行攪拌,20-30分鐘為最佳,攪拌均勻后成泥狀混合物;
H、將上述步驟獲得的泥狀混合物沿玻纖加強層的表面均勻貼敷,厚度達到10mm,并將所述泥狀混合物反復拍壓緊實;
I、上述步驟完成后,常溫下固化24小時,制成樹脂基復合材料的樹脂過渡層;
J、樹脂過渡層完成,澆注成型并數控加工樹脂型面完成表面樹脂模具制造。
優選的,所述模具基體材料為鋼、鑄鋁等非鐵金屬及合金、木質材料、樹脂膠沙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中航邁瑞特工業有限公司,未經沈陽中航邁瑞特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4619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