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插拔針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32506.X | 申請日: | 2020-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0970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1 |
| 發明(設計)人: | 楊煉;周志光;丁泉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鼎智智能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F41/06 | 分類號: | H01F41/06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誼專利代理事務所 32225 | 代理人: | 言倩玉 |
| 地址: | 213000 江蘇省常***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插拔針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線圈繞線軸輥及使用其的插拔針裝置,包括:芯棒、設在芯棒上以包覆芯棒的外套輥,芯棒上的外側壁上沿其周向間隔且均勻地開設有多個小孔;外套輥的側壁上沿開設有一一與多個小孔對應的多個針孔;其中芯棒采用適于彈性形變的材質制成;以及外套輥采用金屬材質制成。本發明可提高線圈繞線軸輥的使用壽命以及插拔針的操作效率和精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繞線設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線圈繞線軸輥及使用其的插拔針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涉及的線圈繞線軸輥多為鋁制品,因繞線技術要求需在軸輥圓周多角度開小孔,孔的裝配精度需要控制在a+0.02~0mm,此處的孔的精度則是直接會受到插入孔中的針的裝配精度的影響。而對于插入孔內的針一般采用的方式是由人工進行裝配操作,人工裝配操作存在工藝質量不穩定的問題,例如裝配角度不一致、裝配深度波動大等問題;以及,人工裝配還存在生產效率低下的問題。
此外,現有技術中的線圈繞線軸輥在多次的針插入和拔出孔的過程中容易造成小孔的磨損而降低線圈繞線軸輥的使用壽命,從而產生的整體的線圈繞線軸輥的損耗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線圈繞線軸輥,以解決提高線圈繞線軸輥的使用壽命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種插拔針裝置,以解決提高針在插拔過程中的操作效率和操作精度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線圈繞線軸輥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線圈繞線軸輥,包括:
芯棒,所述芯棒上的外側壁上沿其周向間隔且均勻地開設有多個小孔;
外套輥,所述外套輥套設在芯棒上以包覆芯棒;且所述外套輥的側壁上沿開設有一一與多個所述小孔對應的多個針孔;其中
所述芯棒采用適于彈性形變的材質制成;以及
所述外套輥采用金屬材質制成。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芯棒與外套輥過盈配合固定。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小孔的孔徑比針孔的孔徑小0.1mm。
本發明的插拔針裝置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插拔針裝置,包括:
拔針分度機構,所述拔針分度機構包括第一線圈繞線軸輥、插設在所述第一線圈繞線軸輥上的多根金屬針,以及適于支撐且翻轉第一線圈繞線軸輥的第一支撐翻轉組件;其中所述第一線圈繞線軸輥采用所述的線圈繞線軸輥;
插針分度機構,所述插針分度機構包括第二線圈繞線軸輥,以及適于支撐且翻轉第二線圈繞線軸輥的第二支撐翻轉組件;其中所述第二線圈繞線軸輥采用所述的線圈繞線軸輥;
夾針翻轉機構,所述夾針翻轉機構包括適于從所述拔針分度機構的第一線圈繞線軸輥上將金屬針拔出后插入到插針分度機構的第二線圈繞線軸輥上的夾取組件,以及與所述夾取組件相連的以適于驅動該夾取組件在拔針分度機構與插針分度機構之間往復移動的平移驅動組件。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撐翻轉組件與所述第二支撐翻轉組件采用相同結構,均包括適于支承線圈繞線軸輥的軸向一端的支承定位單元和支承線圈繞線軸輥的軸向另一端且驅動線圈繞線軸輥旋轉的支承旋轉單元。
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支承定位單元包括定位柱、通過第一軸承與定位柱轉動配合的活動定位套,以及設于所述定位柱上的伸縮氣缸;其中
所述伸縮氣缸的伸縮桿通過第二軸承與活動定位套配接;
所述活動定位套包括與伸縮氣缸的伸縮桿配接的基體,以及與基體相連的以套接線圈繞線軸輥的軸向端的配接部;以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鼎智智能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鼎智智能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3250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