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殼聚糖包封VC、D-檸檬烯與檸檬酸的荔枝保鮮噴劑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26160.2 | 申請日: | 2020-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9347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2 |
| 發明(設計)人: | 張永強;黃進;張芳;蔣國翠;胡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大學;北部灣海洋新材料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23B7/154 | 分類號: | A23B7/154;A23B7/157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信立達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陳炳萍 |
| 地址: | 400715***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聚糖 vc 檸檬 檸檬酸 荔枝 保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殼聚糖包封VC、D?檸檬烯與檸檬酸的荔枝保鮮噴劑,由以下的原料按照質量百分比制備而成:1%殼聚糖的含量為54.05%?57.14%、乙醇的含量為8.11%?8.57%、VC的含量為1.35%?1.43%、D?檸檬烯的含量為2.70%?2.86%、檸檬酸的含量為2.70%?2.86%、1%海藻酸鈉的含量為5.41%?5.71%、三聚磷酸鈉的含量為0.54%?0.57%、去離子水的含量為20.86%?25.14%,所述1%殼聚糖包含1.08%?1.14%的冰醋酸。本發明殼聚糖包封VC、D?檸檬烯與檸檬酸的荔枝保鮮噴劑是一種綠色、安全、易降解的植物源抗菌保鮮劑,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植物保護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殼聚糖包封VC、D-檸檬烯與檸檬酸的荔枝保鮮噴劑。
背景技術
荔枝無患子科,荔枝屬常綠喬木,高約10米。花期春季,果期夏季。果肉產鮮時半透明凝脂狀,味香美,但不耐儲藏。分布于中國的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廣東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亞洲東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種的記錄。荔枝與香蕉、菠蘿、龍眼一同號稱“南國四大果品”,是著名的嶺南佳果,素有“中華之珍果”的美譽,是我國在國際市場上最具有競爭力的水果之一。
荔枝果皮由內、中、外三層構成,最外層為含花色素苷的柵狀組織細胞,組織孔隙極多;中層是細胞間隙極大的海綿狀組織,占果皮大部分;而最內層則為數層組織較密的薄壁細胞,種子全部被肉質假種皮包裹。由于其特殊的結構和生理特性,采摘后容易受病原菌侵染、果皮褐變、品質裂變,致使采后荔枝果實品質、食用價值及商業價值快速下降。因此,開發合適的安全的采后保鮮技術對維持荔枝果實采后品質、延長果實貯藏期具有重要意義。
在荔枝不經任何處理在室溫下放置的過程中,發現荔枝的腐壞腐爛都伴隨著侵染病原菌菌絲的生長與果皮的褐變,因此我們認為導致荔枝果實采后品質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病原菌侵染;(2)果皮褐變。
荔枝腐爛變質主要由腐爛病菌引起,包括黑曲霉、黃曲霉、兩型殼曲霉、四脊曲霉、無冠構巢曲霉、柱孢屬、可可球二孢屬、青霉屬、盤長孢狀刺盤孢和盤多毛孢屬等14種真菌。真菌在果實發育過程中或采收前后期潛伏在果皮表面或從蟲孔傷口侵入傷害果實。此外,一些酵母菌、細菌也會在果皮表面繁殖并深入果肉,使果肉變酸、腐爛變質。
荔枝在采摘、貯藏和銷售過程中因環境溫度變化、果皮pH改變、機械損傷、果皮失水、病原菌污染等都會引起荔枝不同程度的褐變。
目前國內外大約有10種荔枝保鮮方法,這些保鮮方法主要有化學保鮮劑保鮮、殺菌劑保鮮、成膜劑保鮮、生物保鮮、植物保鮮、氣調保鮮、速凍冷藏保鮮等。荔枝速凍冷藏保鮮方法已能保證果品貯存半年或更長時間。然而在出冷庫后,貨架上品質的保持及常溫保鮮方面,尚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化學藥劑保鮮技術,具有經濟、簡便等特點,是應用最廣泛的方法之一,但一般需要與其他保鮮方法配合使用。然而,化學藥劑往往存在藥物殘留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殼聚糖包封VC、D-檸檬烯與檸檬酸的荔枝保鮮噴劑。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殼聚糖包封VC、D-檸檬烯與檸檬酸的荔枝保鮮噴劑,由以下的原料按照質量百分比制備而成:1%殼聚糖的含量為54.05%-57.14%、乙醇的含量為8.11%-8.57%、VC的含量為1.35%-1.43%、D-檸檬烯的含量為2.70%-2.86%、檸檬酸的含量為2.70%-2.86%、1%海藻酸鈉的含量為5.41%-5.71%、三聚磷酸鈉的含量為0.54%-0.57%、去離子水的含量為20.86%-25.14%,所述1%殼聚糖包含1.08%-1.14%的冰醋酸。
其中,所述VC純度為99.0%,所述VC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廣泛存在于新鮮蔬菜水果中,是一種多羥基化合物,具有綠色、安全、無公害的特點,VC的結構式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大學;北部灣海洋新材料研究院,未經西南大學;北部灣海洋新材料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2616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