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路面濕滑狀態下汽車制動安全性風險識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24814.8 | 申請日: | 2020-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0463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5 |
| 發明(設計)人: | 朱興一;范胤宏;蔡爵威;趙鴻鐸;錢勁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濟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M17/007 | 分類號: | G01M17/007;G01M1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應小波 |
| 地址: | 20009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路面 狀態 汽車 制動 安全性 風險 識別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路面濕滑狀態下汽車制動安全性風險識別方法,包括步驟1:獲取全域水膜厚度實時分布及預測模型;步驟2:獲取路面形貌特征數據、車輛行駛狀態數據,結合水膜厚度實時分布及預測模型模擬車輛制動時的輪胎制動工況模型,同時建立輪胎運行狀態數據庫;步驟3:構建路面平整度模型;步驟4:建立車輛制動模型,同時建立整車運行狀態數據庫;步驟5:對車輛的制動距離進行實時評估;步驟6:根據路側車輛檢測模塊獲取周圍車輛信息;步驟7:根據步驟5獲取的制動距離實時評估結果以及步驟6獲取的周圍車輛信息,獲取汽車制動安全性風險評估結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準確性高、自動化程度高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輛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路面濕滑狀態下汽車制動安全性風險識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在我國的普及,道路通行量成倍增長,由此引發的車輛追尾事故一直是道路安全領域關注的重點,車輛行駛過程中受到氣候、路面狀態等因素的影響,駕駛員難以有效掌握車輛的最終剎停距離。特別是路面濕滑條件下車輛制動距離是干燥路面制動距離的2-4倍,如何全面地了解濕滑路面上水膜的分布狀態,獲取輪胎制動過程中的運行狀態以及整車的制動距離,為評價當前條件下車輛的碰撞風險奠定基礎,已成為道路安全管理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關鍵技術。
目前路面濕滑程度的評價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巡查,以此為基礎的路面管理難以為車輛的制動距離的準確度量提供依據,導致雨雪天氣時駕駛員無法保障車輛的行駛安全,進而影響惡劣天氣條件下的道路車流量甚至導致車輛安全事故。鑒于此,通過自動化的技術手段對路面水膜厚度實現全域感知,結合路面狀態與車輛運行條件建立汽車制動安全性風險識別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準確性高、自動化程度高、實用價值高、覆蓋范圍廣的路面濕滑狀態下汽車制動安全性風險識別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路面濕滑狀態下汽車制動安全性風險識別方法,包括:
步驟1:通過路面水膜厚度傳感裝置獲取全域水膜厚度實時分布及預測模型;
步驟2:獲取路面形貌特征數據、車輛行駛狀態數據,結合水膜厚度實時分布及預測模型模擬車輛制動時的輪胎制動工況模型,同時建立輪胎運行狀態數據庫;
步驟3:獲取路面平整度信息,構建路面平整度模型;
步驟4:根據路面平整度模型和輪胎制動工況模型,結合車輛自身結構建立車輛制動模型,同時建立整車運行狀態數據庫;
步驟5:對車輛的制動距離進行實時評估;
步驟6:根據路側車輛檢測模塊周圍車輛位置和速度信息;
步驟7:根據步驟5獲取的制動距離實時評估結果以及步驟6獲取的周圍車輛信息,獲取汽車制動安全性風險評估結果。
優選地,所述的步驟1具體為:
水膜厚度傳感裝置的感知數據收到壓力水平波動pf、氣壓周期與短期變動pp、溫度影響T和水膜厚度影響的綜合影響,即:λ=F(pf,pp,T,h),采用時間序列建模處理傳感器裝置采集的數據,采用封裝傳感器內置的光纖溫度計修正溫度對水膜厚度監測結果的影響,采用外置氣壓計進行修正大氣壓對水膜厚度監測結果的影響;
基于流體力學理論將傳感器監測數據由點擴展到面域監測,面域水膜實時分布模型具體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濟大學,未經同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2481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