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交通工程施工光纜的地下防護保護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21870.6 | 申請日: | 2019-08-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3036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5 |
| 發明(設計)人: | 嵇旭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昌縣凌智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6/50 | 分類號: | G02B6/5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紹興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交通 工程施工 光纜 地下 防護 保護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交通工程施工光纜的地下防護保護裝置及方法,包括環形臺和密封圈;所述外筒為圓筒結構;所述固定栓為螺栓結構,通過螺紋連接于上蓋和外筒上,將上蓋與外筒固定在一起;所述弧槽設于浮塊頂側面上,弧形與外筒內壁弧度相同;所述掛鉤共有三處,設于外筒外圓面上右端,為間隔一百二十度的等弧度環形分布;所述環形槽為圓環型的槽體結構,開設于外筒左側面上,槽內小徑和大徑上各套有一處密封圈;本發明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安裝拆卸容易,便于后續維護維修,對光纜起到一層外部保護,減少光纜的浸水現象,即使出現內部進水時,也可將光纜托起,防止光纜浸水,同時便于排水,減少內部水量,防止水對光信號傳輸的影響。
本申請是申請日為2019年08月23日,申請號為CN201910783563.5的發明名稱為一種交通工程施工光纜的地下防護保護裝置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光纜保護裝置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交通工程施工光纜的地下防護保護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在交通工程中,通信用的光纜經常通過地下走線,而地下環境的潮濕度較大。
基于上述,本發明人發現,地下通道在雨天時容易進水,光纜容易浸于水內,光纜接線處受潮時會影響光信號傳輸效率,且光纜直通常裸露在管道中走線,無保護措施,容易受到老鼠的啃食導致光傳輸信號斷送。
于是,有鑒于此,針對現有的結構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種交通工程施工光纜的地下防護保護裝置及方法,以期達到更具有更加實用價值性的目的。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交通工程施工光纜的地下防護保護裝置及方法,以解決現有容易浸水,影響光信號,無保護措施的問題。
本發明交通工程施工光纜的地下防護保護裝置及方法的目的與功效,由以下具體技術手段所達成:
一種交通工程施工光纜的地下防護保護裝置及方法,包括外筒,上蓋,固定栓,導桿,浮塊,弧槽,浮腔,導向孔,連接栓,連接孔,排水孔,單向閥,掛鉤,搭扣,環形槽,環形臺和密封圈;所述外筒為圓筒結構;所述固定栓為螺栓結構,通過螺紋連接于上蓋和外筒上,將上蓋與外筒固定在一起;所述浮塊放置于外筒內底部上;所述弧槽設于浮塊頂側面上,弧形與外筒內壁弧度相同;所述導向孔共有四處,開設于浮塊上,四處孔的位置與導桿豎直端為同一軸線,孔徑大于導桿一毫米;所述連接孔設于浮塊右側面上,共有兩處,孔徑等于連接栓的小徑段的直徑,長度相同;所述排水孔開設于外筒的底側面中心位置;所述掛鉤共有三處,設于外筒外圓面上右端,為間隔一百二十度的等弧度環形分布;所述環形槽為圓環型的槽體結構,開設于外筒左側面上,槽內小徑和大徑上各套有一處密封圈。
進一步的,所述上蓋設于外筒頂側面上,通過合頁連接,可沿合頁旋轉開啟和關閉。
進一步的,所述導桿為L型圓柱結構,共有四處,設于外筒內的前后兩端,底端設為半球形。
進一步的,所述浮腔設于浮塊內,為充滿空氣的空心腔結構,減輕浮塊的重量,并增加浮力。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栓為階梯軸結構,末端為半球形,共有兩處,設于浮塊左端面上,前后各一處,相對稱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單向閥為彈簧式,密封固定于排水孔內。
進一步的,所述搭扣共有三處,等弧度分布固定于外筒外圓面上左端,位置與三處掛鉤沖齊。
進一步的,所述環形臺為階梯環形臺結構,設于外筒右側面上,寬度較大端寬度與環形槽相同。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連接孔的設置,有利于對連接栓形成配合連接,將兩處浮塊連接在一起,限制左右兩處浮塊之間的相對移動,增強整體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昌縣凌智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新昌縣凌智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2187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