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交通工程施工光纜的地下防護保護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21870.6 | 申請日: | 2019-08-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3036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5 |
| 發明(設計)人: | 嵇旭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昌縣凌智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6/50 | 分類號: | G02B6/5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紹興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交通 工程施工 光纜 地下 防護 保護裝置 方法 | ||
1.一種交通工程施工光纜的地下防護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交通工程施工光纜的地下防護保護裝置及方法包括外筒(1),上蓋(101),固定栓(102),導桿(2),浮塊(3),弧槽(301),浮腔(302),導向孔(303),連接栓(304),連接孔(305),排水孔(4),單向閥(5),掛鉤(6),搭扣(7),環形槽(8),環形臺(801)和密封圈(9);所述外筒(1)為圓筒結構;所述固定栓(102)為螺栓結構,通過螺紋連接于上蓋(101)和外筒(1)上,將上蓋(101)與外筒(1)固定在一起;所述浮塊(3)放置于外筒(1)內底部上;所述弧槽(301)設于浮塊(3)頂側面上,弧形與外筒(1)內壁弧度相同;所述導向孔(303)共有四處,開設于浮塊(3)上,四處孔的位置與導桿(2)豎直端為同一軸線,孔徑大于導桿(2)一毫米;所述連接孔(305)設于浮塊(3)右側面上,共有兩處,孔徑等于連接栓(304)的小徑段的直徑,所述連接孔(305)深度與所述連接栓(304)小徑段的長度相同;所述排水孔(4)開設于外筒(1)的底側面中心位置;所述掛鉤(6)共有三處,設于外筒(1)外圓面上右端,為間隔一百二十度的等弧度環形分布;所述環形槽(8)為圓環型的槽體結構,開設于外筒(1)左側面上,槽內小徑和大徑上各套有一處密封圈(9);
所述上蓋(101)設于外筒(1)頂側面上,通過合頁連接,可沿合頁旋轉開啟和關閉;
所述導桿(2)為L型圓柱結構,共有四處,設于外筒(1)內的前后兩端,底端設為半圓形;
所述浮腔(302)設于浮塊(3)內,為充滿空氣的空心腔結構,減輕浮塊(3)的重量,并增加浮力;
所述連接栓(304)為階梯軸結構,末端為半球形,共有兩處,設于浮塊(3)左端面上,前后各一處,相對稱設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交通工程施工光纜的地下防護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向閥(5)為彈簧式,密封固定于排水孔(4)內。
3.如權利要求1所述交通工程施工光纜的地下防護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扣(7)共有三處,等弧度分布固定于外筒(1)外圓面上左端,位置與三處掛鉤(6)沖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交通工程施工光纜的地下防護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臺(801)為階梯環形臺結構,設于外筒(1)右側面上,寬度較大端寬度與環形槽(8)相同。
5.如權利要求1-4項中任一項所述交通工程施工光纜的地下防護保護裝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時,雙點化線為浮塊(3)的上下運動軌跡;外筒(1)與外筒(1)之間通過搭扣(7)密封連接在一起,內部防止的浮塊(3)通過連接孔(305)和連接栓(304)的相互配合連接在一起,將光纜穿于外筒(1)內,且放置于弧槽(301)內,上蓋(101)通過固定栓(102)固定連接于外筒(1)頂部,不容易進水,不容易進老鼠,對光纜起到保護作用,僅在地下管道內積水水位較高時,會通過上蓋(101)與外筒(1)的連接處滲入內部水分,進入的水沿內壁積聚于外筒(1)內的最低端,光纜的重力壓在浮塊(3)上,進水較多時,對浮塊(3)形成浮力,浮塊(3)在導桿(2)的導向下向上浮動,將光纜位置升高,防止光纜浸水現象,防止影響接纜處的信號傳輸,當地下管道內水位消退后,單向閥(5)受上方水和浮塊(3)以及光纜的重量,開啟排水,在光纜的重力作用下,將大部分水擠出外筒(1)內,防止積水水位升高對光纜形成浸泡的現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昌縣凌智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新昌縣凌智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21870.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