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輛、車輛遠光燈控制系統及其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04134.X | 申請日: | 2020-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368339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小中 | 申請(專利權)人: | 觀致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Q1/14 | 分類號: | B60Q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歐陽高鳳 |
| 地址: | 215513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 遠光燈 控制系統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車輛、車輛遠光燈控制系統及其控制方法,遠光燈控制系統包括:第一檢測裝置、第二檢測裝置和控制裝置。第一檢測裝置用于檢測環境光強度并將檢測數據傳送至控制裝置,第二檢測裝置用于檢測附加環境參數,并將檢測數據傳送至控制裝置,控制裝置基于來自第一檢測裝置和第二檢測裝置的檢測數據控制車輛遠光燈的打開或關閉。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車輛遠光燈控制系統,可以實現及時地開啟和關閉遠光燈,避免了長時間不必要的開啟遠光燈,節省能源,并且可以避免不正確的遠光燈開啟,提高夜間行車安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輛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車輛、車輛遠光燈控制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汽車駕駛員夜間行駛時,在沒有路燈照明的道路上,通常會開啟遠光燈以保證自己能看清楚前方。如果開啟遠光燈,當和對面方向開過來的車會車,或者前方有障礙物或者行人時,通常駕駛員會手動關閉遠光燈,并切換至近光燈,以減少強光負面影響,防止對方駕駛員看不清前方道路而發生事故。
但是,僅靠手動控制遠光燈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危險,如果駕駛員沒有看清前方的車輛或行人,或者即使看到了,但駕駛員來不及關閉遠光燈并切換至近光燈,則有可能發生交通事故。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車輛遠光燈控制系統,該車輛遠光燈控制系統可以實現及時地開啟和關閉車輛遠光燈,避免了長時間不必要的開啟車輛遠光燈,節省能源,并且可以避免不正確的遠光燈開啟,同時提高夜間行車安全。
本發明還提出了一種具有上述車輛遠光燈控制系統的車輛。
本發明還提出了一種車輛遠光燈系統的控制方法。
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實施例的車輛遠光燈控制系統,包括:第一檢測裝置,所述第一檢測裝置用于檢測環境光強度并將檢測數據傳送至控制裝置;第二檢測裝置,所述第二檢測裝置用于檢測附加環境參數,并將檢測數據傳送至所述控制裝置;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基于來自所述第一檢測裝置和所述第二檢測裝置的檢測數據控制車輛遠光燈的打開或關閉。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車輛的遠光燈控制系統,通過設置的用于檢測環境光強度的第一檢測裝置,可以方便地檢測環境光強度,從而可以根據環境光強度及時地開啟或關閉車輛遠光燈,并且通過設置的用于檢測附加環境參數的第二檢測裝置,可以及時地關閉車輛遠光燈,避免了長時間不必要的開啟車輛遠光燈,節省能源,并且可以避免不正確的遠光燈開啟,提高夜間行車安全。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二檢測裝置進一步包括交通參與者檢測單元,所述交通參與者檢測單元用于檢測車輛前方是否存在交通參與者,并將檢測數據傳送至所述控制裝置。
在本發明的一些可選實施例中,所述交通參與者檢測單元包括用于采集車輛前方圖像信息的圖像采集模塊,所述控制裝置根據所述車輛前方圖像信息判斷車輛前方是否存在交通參與者。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二檢測裝置進一步包括周邊光源檢測單元,所述周邊光源檢測單元用于檢測車輛周邊是否存在周邊光源,并將檢測數據傳送至所述控制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二檢測裝置進一步包括氣候環境檢測單元,所述氣候環境檢測單元用于檢測當前車輛所處的氣候環境,并將檢測數據傳送至所述控制裝置。
在本發明的一些可選實施例中,所述氣候環境檢測單元與所述車輛的雨刮器以及所述車輛的霧燈裝置中的至少一個電連接,以檢測當前車輛所處的氣候環境。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遠光燈控制系統包括:顯示裝置,所述控制裝置與所述顯示裝置相連,以控制所述顯示裝置顯示所述車輛遠光燈的狀態。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遠光燈控制系統包括:手動控制裝置,所述手動控制裝置與所述控制裝置相連,以手動控制所述車輛遠光燈的打開或關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觀致汽車有限公司,未經觀致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0413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