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列車車門與站臺間的安全渡板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03241.0 | 申請日: | 2020-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9325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8 |
| 發明(設計)人: | 周瑞祥;張柏慧;何璇;耿靜;薛騰飛;翁光明;錢昌俊;丁燕;申鳳芹;黃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泰州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泰州機電分院) |
| 主分類號: | B61B1/02 | 分類號: | B61B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專潤文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17 | 代理人: | 陳平 |
| 地址: | 2253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列車 車門 站臺 安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列車車門與站臺間的安全渡板,包括電源模塊、繼電器、PLC控制器、電動推桿、安全渡板和第一傳感器,PLC控制器分別與電源模塊和繼電器的一端相電性連接,PLC控制器與第一傳感器相信號連接,繼電器的另一端與電動推桿相電性連接,安全渡板和電動推桿均位于站臺下方,安全渡板固定安裝在電動推桿上,第一傳感器固定安裝在所述安全渡板前端下方。本發明通過設置安全渡板,起到防止乘客因站臺列車間隙而導致腳踩空,避免造成乘客腳腕扭傷、摔傷等事故,同時解決了腿腳不便乘客和攜帶嬰兒車上下列車的困難,節省成了上下車的時間,提高了乘車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軌道交通安全保障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列車車門與站臺間的安全渡板。
背景技術
列車運行時,輪軌系統不平順等因素會造成列車晃動,因此《軌道交通車輛限界標準》規定列車和周圍結構的間隙寬度應保持在8cm至18cm之間,避免列車運行時晃動與周圍結構產生碰擦,這種間隙雖然有效防止了列車外邊緣與站臺的碰擦,但給上下車乘客的安全帶來了隱患,會發生乘客在上下車時不小心踩空,造成乘客腳腕卡入站臺列車間隙中或腳腕扭傷等事故,這一間隙也對腿腳不便者和嬰兒車上下列車帶來諸多困難。
專利號為201910230699.3的專利文獻基于機器視覺的軌道交通站臺門與列車間異物監測裝置,公開了一種對站臺與列車門之間間隙是否有異物入侵進入監測和報警,但并不能解決站臺與列車門之間間隙對乘客上下車的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列車車門與站臺間的安全渡板。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列車車門與站臺間的安全渡板,包括電源模塊、繼電器、PLC控制器、電動推桿、安全渡板和第一傳感器,PLC控制器分別與電源模塊和繼電器的一端相電性連接,PLC控制器與第一傳感器相信號連接,繼電器的另一端與電動推桿相電性連接,安全渡板和電動推桿均位于站臺下方,安全渡板固定安裝在電動推桿上,第一傳感器固定安裝在安全渡板前端下方。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采用第一傳感器對列車到站和準確停車進行檢測,通過PLC控制器和繼電器控制電動推桿帶動安全渡板的自動伸縮,從而快速高效的自動填補列車車門與站臺間間隙。電源模塊供應電量。本發明通過設置安全渡板,起到防止乘客因站臺列車間隙而導致腳踩空,避免造成乘客腳腕扭傷、摔傷等事故,同時解決了腿腳不便乘客和攜帶嬰兒車上下列車的困難,節省成了上下車的時間,提高了乘車效率。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本發明還包括第二傳感器,站臺設有進站端,第二傳感器安裝在進站端,第二傳感器與PLC控制器信號連接。第二傳感器安裝在進站端,當列車進站時,第二傳感器可以檢測到列車經過進站端,從而向PLC控制器發出信號,PLC控制器接收到列車進站的信號,發出指令,使列車可以準確停靠在正確的站臺位置。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本發明還包括安全渡板指示燈,安全渡板指示燈與繼電器的另一端相電性連接,安全渡板指示燈安裝在站臺上,安全渡板指示燈的位置與安全渡板的位置相對應。PLC控制器接收到列車進站的信號后,通過繼電器發出指令,使車門相應停靠位置的安全渡板指示燈亮起,提示列車應停到相對應的站臺區域,使列車停穩后,車門與安全渡板的位置相對應。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本發明還包括信號燈柱,信號燈柱固定安裝在站臺上,信號燈柱位于安全渡板信號燈的一側,信號燈柱與繼電器相電性連接。列車進站后,安全渡板指示燈亮起,PLC控制器向繼電器發出指令,使相鄰的信號燈柱亮起。信號燈柱起到指示的作用,便于乘客找到相應的位置等候上車。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安全渡板與列車的間距為2cm時,安全渡板停止伸出。在安全渡板隨電動推桿的移動向外伸出時,第一傳感器檢測到安全渡板與列車車門的間距為2cm時,第一傳感器向PLC控制器發出信號,PLC控制器通過繼電器控制電動推桿停止向外移動,安全渡板停止伸出。在乘客上下車過程中,安全渡板始終保持伸出狀態并與車門2cm的安全間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泰州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泰州機電分院),未經泰州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泰州機電分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0324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