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個體化臨床特征構建的評估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腦卒中風險的預測模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02413.2 | 申請日: | 2020-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3134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5 |
| 發明(設計)人: | 付凌雨;辛芳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 主分類號: | G16H50/30 | 分類號: | G16H50/30;G16H50/50 |
| 代理公司: | 沈陽利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關瑩 |
| 地址: | 110001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個體化 臨床 特征 構建 評估 類風濕性關節炎 患者 腦卒中 風險 預測 模型 | ||
基于個體化臨床特征構建的評估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腦卒中風險的預測模型,醫療預測模型技術領域,步驟為:篩選與模型構建的用戶:RA與腦卒中組與單純RA組,排除標準為:患有其他結締組織疾病,強直性脊柱炎或痛風關節炎。獲取表征目標用戶的特征變量,建立目標用戶數據集,采用廣義的線性回歸分析模型中邏輯回歸篩選特征變量并建立模型,最終模型中的特征變量包括:性別、年齡、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收縮壓、C反應蛋白、紅細胞沉降率、降壓藥用史、冠心病和心房顫動。最終將預測模型可視化,提供一個預測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腦卒中風險的定量工具。
本發明屬于醫療預測模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基于個體化臨床特征構建的評估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腦卒中風險的預測模型。
背景技術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全球分布的疾病,是導致工作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中國的發病率為0.32%~0.36%,其中東北地區最高為0.5%。RA患者的基本病理改變包括滑膜炎和血管翳。滑膜炎是關節損傷的基礎,血管翳可累及關節外的病變,使RA預后變差,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
RA患者炎癥水平升高和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和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有研究報道RA患者發生腦卒中的風險可能與紅細胞沉降率(ESR)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抗環瓜氨酸肽抗體(anti-CCP)、低密度脂蛋白(LDL)和C反應蛋白(CRP)密切相關。在臨床實踐中,上述臨床檢查指標屬于RA患者入院的常規檢測,可在電子病歷(EMR)中檢索到。由于大多數慢性疾病是由幾個較弱的危險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從統計學上綜合它們的影響可能比單獨考慮這些因素產生更可靠的風險預測。由于沒有此類預測模型,因此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建立合適的腦卒中預測模型,有助于患者和醫生了解RA預后患腦卒中的風險,有助于及時作出臨床決策改善預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基于個體化臨床特征構建的評估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腦卒中風險的預測模型,使模型應用范圍具有指向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本模型可以指導專業人員的臨床決策,為個人(患者)和醫療保健提供健康結果的客觀估計,以幫助他們進行主觀解釋并給予指導。
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基于個體化臨床特征構建的評估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腦卒中風險的預測模型:基于邏輯回歸模型將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腦卒中風險的預測問題采用以下算法進行建模:
其中y指待觀測個體患腦卒中的概率,應用該函數的目的在于不管影響腦卒中的因素有多少,最終得到的是一個關于腦卒中的患病風險,即,取值在[0,1]之間的概率。X1,X2,…,Xm指影響腦卒中發病的變量特征。最終,基于列線圖進行模型可視化。
其優點在于:
利用廣義的線性回歸分析模型中邏輯回歸篩選特征變量并建立模型,最終通過列線圖將預測模型可視化。本發明預測模型應用范圍明確,即確診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以指導專業人員的臨床決策,為個人(患者)和醫療保健提供健康結果的客觀估計,以幫助他們進行主觀解釋并給予指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系統的模型可視化,即多變量邏輯回歸預測模型的列線圖。
圖中英文及其縮寫:Points為得分,SEX為性別,age為年齡,AF為心房顫動,hy-med為降壓藥用史,SBP為收縮壓,CHD為冠心病,CRP為C反應蛋白,ESR為紅細胞沉降率,TC為總膽固醇,LDL為低密度脂蛋白,Total Points為總分,the risk of stroke為腦卒中風險。
具體實施方式
基于個體化臨床特征構建的評估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腦卒中風險的預測模型,包括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未經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0241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