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制備低粘度低不飽和度低氣味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98909.7 | 申請日: | 2020-10-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5026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3 |
| 發明(設計)人: | 謝堅韌;曾露;蔣衛和;李焙;張小兵;陳柯 | 申請(專利權)人: | 岳陽昌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G65/28 | 分類號: | C08G65/2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14000 湖南省***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制備 粘度 飽和度 氣味 活性 多元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采用磷腈催化劑作為氧化烯烴開環聚合催化劑連續法制備低粘度低不飽和度低氣味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的方法。主要解決目前高活性聚醚多元醇存在只能是間歇式的堿金屬催化合成過程中存在反應時過長、精制過程復雜導致產能受限,且產品不飽和度偏高,制品中含有金屬物理性能和氣味稍差的問題。本發明通過采用將磷腈催化劑、起始劑和氧化烯烴連續加入到連續化反應器中制備窄分子量分布低不飽和度的高活性聚醚多元醇,并將制備的多元醇采用調配的技術方案,解決了由于窄分子分布引起的粘度偏大的問題,為半連續法制備低粘度低不飽和度低氣味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的工業生產提供了可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制備聚醚多元醇的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制備低粘度低不飽和度低氣味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的方法。
背景技術
聚醚多元醇全稱聚氧化烯烴多元醇,結構上屬于聚烷醚或聚氧化烯烴,是由氧化烯烴和多羥基或胺類化合物(起始劑)與各種環氧單體進行開環均聚或共聚反應合成。
目前我國生產上主要采用傳統的堿金屬間歇法、雙金屬絡合物間歇或連續催化法合成聚醚多元醇。堿金屬間歇法生產聚醚多元醇其反應條件比較溫和(溫度在100~130℃,壓力為0.2~0.5MPa),反應較易控制,催化劑成本很低,反應產物粘度低,但是其在催化過程中容易發生鏈轉移反應,導致相對分子質量較低、產品分布較寬、不飽和度高、醛含量高氣味大等一系列缺點,影響產品性能指標,使產品的應用受到限制。用雙金屬催化劑生產的聚合不存在上述問題,它的優越性包括:催化劑活性極高,用量少,經常可免去后處理過程:聚合度高,外觀好,不飽和端基含量少,分子量分布所制的性能可獲得很大的改善。但雙金屬催化劑也有不能用小分子起始劑(如、丙二醇等),不能通過環氧乙烷直接封端來提高其產物伯羥基含量,增加產品活性,并且生成的聚醚含有金屬成分,影響到聚醚多元醇的應用。
高活性聚多元醇是指伯羥基含量較多的聚醚多元醇,多由環氧乙烷封端得到,它是是軟泡聚醚多元醇的大品種之一,占30%左右。目前國內大都采用堿催化間歇法制備高活性聚醚多元醇。堿催化法裝置簡單,但是聚合時間長,所得聚合物不飽和度高。間歇法工藝成熟、處理劑廉價易得、產物伯羥基含量高,但是工藝繁雜,用EO封端之前需真空脫除小分子副產物,有時需另設反應器,從而增加了能耗延長了生產周期,增加了生產成本并且加入的堿金屬化合物、氧化物、酸性物質等會使聚醚多元醇的性質變差。
日本三井化學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開發了磷腈類催化劑。與堿催化相比,腈類催化劑具有活性高,所得聚合物不飽和多低等優點;與DMC催化劑相比,磷腈類催化劑具有可以使用小分子起始劑,可以使用環氧乙烷封端等優勢。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以往高活性聚醚多元醇存在只能是間歇式的堿金屬催化合成過程中存在反應時過長、精制過程復雜導致產能受限,且產品不飽和度偏高,制品中含有金屬物理性能和氣味稍差的問題,提供一種新的采用磷腈催化劑半連續法制備低粘度低不飽和度低氣味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的方法。
本發明所述低粘度低不飽和度低氣味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的制備方法,先通過采用將磷腈催化劑、起始劑和氧化烯烴連續加入到連續法反應器中制備窄分子量分布低不飽和度低氣味高活性聚醚多元醇;再將制備的幾種高活性聚醚多元醇采用分子量調配的技術方案,解決了由于窄分子量分布引起的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粘度偏大的問題,由此得到低粘度低不飽和度低氣味高活性聚醚多元醇。
所述低粘度低不飽和度低氣味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的制備方法,大致技術方案是:先通過采用將磷腈催化劑、起始劑和環氧丙烷、環氧乙烷分別依次連續地加入到各反應器中,連續制備窄分子量分布低不飽和度低氣味高活性聚醚多元醇;再將制備的幾種相近的不同均分子量的高活性聚醚多元醇采用分子量調配的技術方案在間歇釜中混配,解決了由于窄分子量分布引起的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粘度偏大的問題,由此得到低粘度低不飽和度低氣味高活性聚醚多元醇。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連續制備窄分子量分布低不飽和度低氣味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岳陽昌德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岳陽昌德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9890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