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油氣回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73131.4 | 申請日: | 2020-10-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2130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4 |
| 發明(設計)人: | 何林;李鑫鋼;張美艷;王海清;隋紅;從海峰;廉景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D53/14 | 分類號: | B01D53/14;B01D53/00;B01D5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鞏克棟 |
| 地址: | 30007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油氣 回收 方法 | ||
1.一種油氣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氣回收方法包括:原料氣依次經吸收劑吸收、冷凝和吸附,得到凈化后氣體;所述吸收劑吸收包括:利用吸收劑對原料氣進行吸收處理;
所述吸收劑包括碳原子數為6~16的支鏈烷烴、直鏈烷烴、烯烴、芳烴或環烷烴中的任意一種或至少兩種的組合;所述吸收劑中支鏈烷烴、烯烴、芳烴、直鏈烷烴或環烷烴的碳原子數比原料氣中有機物的碳原子數大3~5;所述吸收劑包括汽油經閃蒸后的液相組分;
所述吸收的壓力為0.13~0.5MPa;
所述吸收劑與原料氣的質量比例為2~15;
所述吸收劑的溫度為-15~30℃;
所述吸收后的吸收劑部分循環至吸收過程中;
所述方法還包括:將吸收后的吸收劑解吸;所述解吸包括:吸收的吸收劑進行解吸,得到解吸后吸收劑和解吸后油氣;所述解吸的溫度為50~100℃;所述解吸的壓力為0.1~0.2MPa;所述解吸后吸收劑返回至吸收過程中循環使用;所述解吸后油氣經回收,得到第二回收油氣;
所述冷凝的溫度為-20~10℃,所述冷凝中的冷凝液經回收,得到第一回收油氣;
所述吸附的溫度為-20~30℃,壓力為0.12~0.5MPa,所述吸附采用的吸附劑包括硅膠、分子篩、碳纖維或活性炭中的任意一種或至少兩種的組合;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吸附后的吸附劑經脫附處理,得到脫附后油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劑包括碳原子數為6~10的支鏈烷烴、烯烴、芳烴、直鏈烷烴或環烷烴中的任意一種或至少兩種的組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閃蒸的壓力為20~90kPa。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閃蒸的壓力為50~80kPa。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閃蒸的溫度為60~100℃。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油閃蒸后的氣相組分進行氣體回收。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油閃蒸后的液相組分含有己烷和庚烷。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劑與原料氣的質量比例為3~6。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劑的溫度為-5~20℃。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環的吸收劑占吸收后塔釜采出吸收劑總量的0.001~99.9wt%。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環的吸收劑經換熱后循環至吸收過程中。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吸的溫度為60~80℃。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吸的壓力為0.12~0.15MPa。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吸后吸收劑冷卻后返回至吸收過程中循環使用。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的溫度為-10~8℃。
1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的溫度為-10~20℃。
1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采用的吸附劑為活性炭。
1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脫附后油氣返回至吸收過程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73131.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