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聯網中車輛分簇方法、裝置、設備及可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58759.7 | 申請日: | 202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4321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6 |
| 發明(設計)人: | 劉凱;路陽;曹先彬;張濤;羅喜伶;王珺珺;許乙付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W4/46 | 分類號: | H04W4/46;H04W40/12;H04W40/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吳會英;劉芳 |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淀區學***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聯網 車輛 方法 裝置 設備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車聯網中車輛分簇方法、裝置、設備及可存儲介質,具體實現方案為:該方法包括:獲取目標車輛的平均遷移率和預設范圍內鄰居車輛發送的HELLO數據包;根據平均遷移率和HELLO數據包確定目標車輛待進入簇群中的狀態;若確定待進入簇群中的狀態為簇成員狀態且申請通過加入對應的簇群,當監測到目標車輛在對應簇群中的通訊質量小于預設通訊質量閾值,控制目標車輛進入獨立簇頭狀態。本發明實施例的車聯網中車輛分簇方法,可以提高車聯網分簇中簇群末端車輛節點的通信性能,進而降低末端車輛節點的時延,同時,當目標車輛通訊質量較差時,控制目標車輛進入獨立簇頭狀態,從而可以降低控制信息發送量,減輕信道負擔。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車聯網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聯網中車輛分簇方法、裝置、設備及可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車聯網是交通網絡環境下的無線局域通信網絡的應用。本質上來說,車聯網起源于物聯網,具備物聯網的三大特征,即感知物體、信息傳輸、智能處理。將這三個特征代入車聯網中,感知物體就是車輛通過車輛自身所攜帶的傳感器獲取車輛自身和車輛周邊信息,信息傳輸則是通過協議和無線通信進行信息數據傳輸,智能處理則是車輛本身具有信息處理功能。確切來說,車聯網并不只是把車與車連接在一起,它還把車與行人、車與道路、車與基礎設施(信號燈等)、車與網絡、車與云都連接在一起。
隨著無線通信技術和嵌入式系統的不斷發展,分簇算法是目前車聯網的研究重點。分簇算法的工作原理是根據一些規則集,將移動節點(一般為車輛)關聯到簇群中,并選擇一個名為簇頭(CH,cluster head)的節點來調解簇群和網絡的其他部分。在簇群中未成為CH的成員成為一般簇成員(CM,cluster member)。所以分簇是一種代替物理技術,可以產生層級結構的網絡拓樸的策略。
目前分簇算法中被動分簇是一種使用較為廣泛的方式。被動分簇中車輛通過Hello收發消息進行鄰里發現,并通過定義不同的通信狀態和狀態間的切換,車輛實現了簇群的有序建立、維護和合并。然而被動分簇中簇群末端車輛節點的通信性能往往很差,從而導致末端車輛節點時延很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車聯網中車輛分簇方法、裝置、設備及可存儲介質,用以解決目前被動分簇中簇群末端車輛的通信性能往往很差,從而導致末端車輛時延很大的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種方法,所述方法應用于電子設備,所述電子設備搭載在目標車輛上,所述方法包括:
獲取目標車輛的平均遷移率和預設范圍內鄰居車輛發送的HELLO數據包;
根據所述目標車輛的平均遷移率和所述HELLO數據包確定所述目標車輛待進入簇群中的狀態;
若確定所述待進入簇群中的狀態為簇成員狀態且申請通過加入對應的簇群,則監測所述目標車輛在對應簇群中的通訊質量;
若監測到所述目標車輛在對應簇群中的通訊質量小于預設通訊質量閾值,則斷開與對應簇群的連接,并控制所述目標車輛進入獨立簇頭狀態。
進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還包括:
若確定所述待進入簇群中的狀態為簇成員狀態且申請未通過加入對應的簇群,則控制所述目標車輛進入獨立簇頭狀態。
進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還包括:
若控制所述目標車輛進入獨立簇頭狀態,則還包括:
判斷所述目標車輛進入獨立簇頭狀態的時間是否達到預設時間;
若確定達到預設時間,則執行所述獲取目標車輛的平均遷移率和預設范圍內鄰居車輛發送的HELLO數據包的步驟。
進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HELLO數據包中包括鄰居車輛標識信息、鄰居車輛平均遷移率以及鄰居車輛的數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875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