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建筑物特色靜態水景結構的建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55913.5 | 申請日: | 2020-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5460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6 |
| 發明(設計)人: | 辛立勛;何曉穎;王策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琸源水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H3/00 | 分類號: | E04H3/00;E03B3/02;E03F5/10;E03F5/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孫金金;周濤 |
| 地址: | 200331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建筑物 特色 靜態 水景 結構 建造 方法 | ||
1.一種建筑物特色靜態水景結構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屋頂雨水、地表雨水、地下雨水的收集與匯總,匯中后的雨水存儲至雨水收集池內;
步驟二、雨水收集池內的雨水凈化處理得到清水;
步驟三、清水儲存于雨水回用清水箱內;清水箱內的水輸送至水景池內,呈現出靜態水景;所述水景池環繞建筑物設置,所述水景池與所述建筑物之間設置有連接帶,所述連接帶為可滲水結構,所述連接帶的下方設置有蓄水槽溝,所述蓄水槽溝內設置有導流管,所述導流管連接至所述步驟一中所述雨水收集池的匯水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物特色水景結構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景池的建造包括以下步驟:
S1、鋪設底板;所述底板采用細石混凝土板;
S2、鋪設疏水結構板;
S3、鋪設素土夯實層;
S4、鋪設碎石墊層;
S5、鋪設鋼筋混凝土結構板;所述鋼筋混凝土結構板靠近所述連接帶的一側凸起形成水池結構;
S6、鋪設水泥砂漿結合層;
S7、鋪設石材貼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建筑物特色水景結構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在鋪設底板前,依次鋪設防水涂膜、下層防水卷材、上層防水卷材、玻纖布。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建筑物特色水景結構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處于地下室頂板處的位置,底板鋪設的厚度為200mm,在處于非地下室頂板處的位置,底板的鋪設厚度為350mm。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建筑物特色水景結構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水泥砂漿結合層靠近連接帶一側的凸起處于側部形成用于垂直鋪設的石材貼面的支撐塊,支撐塊與水泥砂漿結合層底部的距離等于石材貼面的厚度,支撐塊的長度小于等于石材貼面的厚度。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建筑物特色水景結構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鋪設水泥砂漿結合層之前鋪設高分子防水層。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物特色水景結構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帶的表面低于路面的標高且高于水景池表面的標高。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物特色水景結構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帶的建造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鋪設底板;所述底板采用細石混凝土板;
步驟2、鋪設鋼筋混凝土結構板;所述鋼筋混凝土結構板靠近所述水景池的一側凸起形成蓄水槽溝結構;
步驟3、鋪設防水砂漿層;所述防水砂漿層靠近所述水景池的一側凸起且凸起的高度小于鋼筋混凝土結構板凸起的高度;
步驟4、在蓄水槽溝的頂部設置格柵溝蓋板;
步驟5、鋪設鵝卵石層形成連接帶。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建筑物特色水景結構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在防水砂漿層鋪設完成后,于鋼筋混凝土結構板凸起的一側安裝支撐角鋼,所述支撐角鋼設置于防水砂漿層凸起的頂部,支撐角鋼用于放置格柵溝蓋板。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建筑物特色水景結構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在鋪設底板前,依次鋪設防水涂膜、底層防水卷材、下層防水卷材、上層防水卷材、玻纖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琸源水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琸源水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5913.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