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檢測加速踏板卡滯的方法及整車控制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55339.3 | 申請日: | 202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0964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22 |
| 發明(設計)人: | 黃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6/023 | 分類號: | B60R16/02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任媛;劉鐵生 |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順義區高麗營***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檢測 加速 踏板 方法 整車 控制器 | ||
本申請公開一種檢測加速踏板卡滯的方法及整車控制器,涉及電動汽車控制技術領域。本申請的方法包括:在目標車輛行駛過程中,當先檢測到制動踏板被踩下,再檢測到所述制動踏板被松開時,獲取所述目標車輛對應的當前車速、加速踏板對應的當前踩下深度及歷史踩下深度,其中,所述加速踏板對應的當前踩下深度為當前時刻所述加速踏板被踩下的深度,所述加速踏板對應的歷史踩下深度為上一時刻所述加速踏板被踩下的深度;根據所述當前車速、所述當前踩下深度和所述歷史踩下深度,確定所述加速踏板是否被卡滯。本申請適用于檢測加速踏板是否卡滯的過程中。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電動汽車控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檢測加速踏板卡滯的方法及整車控制器。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于汽車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由于能源短缺以及傳統汽車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以電能為動力的電動汽車應運而生。駕駛員駕駛電動汽車行駛的過程一般為:駕駛員踩下加速踏板,整車控制器根據加速踏板對應的踩下深度確定電動汽車對應的需求扭矩,并請求電機輸出該需求扭矩,從而驅動電動汽車行駛,當駕駛員期望電動汽車減速或停止時,駕駛員松開加速踏板,再踩下剎車踏板,在電動汽車減速或停止后,駕駛員松開剎車踏板。然而,駕駛員為電動汽車加裝的腳墊或其他異物可能會導致加速踏板被卡滯,在駕駛員控制電動汽車減速或停止的過程中,如果駕駛員松開加速踏板,但加速踏板被卡滯,則在駕駛員松開剎車踏板后,電動汽車會突然加速行駛,從而會給駕駛員的人身安全帶來危害。因此,如何識別加速踏板是否被卡滯是至關重要的。
目前,通常是在加速踏板上添加壓力傳感器,整車控制器根據壓力傳感器發送的壓力信號,判斷加速踏板是否被卡滯。然而,通過壓力傳感器檢測加速踏板是否被卡滯,需要在加速踏板上添加壓力傳感器,從而會增加電動汽車的制造成本,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電動汽車的結構設計,進而導致現有的檢測加速踏板是否被卡滯的方法的成本較高、靈活性價差。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檢測加速踏板卡滯的方法及整車控制器,主要目的在于在保證電動汽車原有的制造成本,并且不影響電動汽車結構設計的基礎上,檢測電動汽車的加速踏板是否被卡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檢測加速踏板卡滯的方法,該方法包括:
在目標車輛行駛過程中,當先檢測到制動踏板被踩下,再檢測到所述制動踏板被松開時,獲取所述目標車輛對應的當前車速、加速踏板對應的當前踩下深度及歷史踩下深度,其中,所述加速踏板對應的當前踩下深度為當前時刻所述加速踏板被踩下的深度,所述加速踏板對應的歷史踩下深度為上一時刻所述加速踏板被踩下的深度;
根據所述當前車速、所述當前踩下深度和所述歷史踩下深度,確定所述加速踏板是否被卡滯。
可選的,所述根據所述當前車速、所述當前踩下深度和所述歷史踩下深度,確定所述加速踏板是否被卡滯,包括:
判斷所述當前車速是否大于或等于預設車速閾值;
若所述當前車速大于或等于所述預設車速閾值,則判定所述加速踏板未被卡滯;
若所述當前車速小于所述預設車速閾值,則判斷所述當前踩下深度與所述歷史踩下深度之間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預設深度閾值;
若所述當前踩下深度與所述歷史踩下深度之間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預設深度閾值,則判定所述加速踏板未被卡滯;
若所述當前踩下深度與所述歷史踩下深度之間的差值小于所述預設深度閾值,則判定所述加速踏板被卡滯。
可選的,在所述若所述當前車速大于或等于所述預設車速閾值,則判定所述加速踏板未被卡滯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根據所述當前踩下深度確定所述目標車輛對應的第一需求扭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533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