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智能消防救災無人機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051440.1 | 申請日: | 2020-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9085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07 |
| 發(fā)明(設計)人: | 楊則允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龍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2C31/00 | 分類號: | A62C31/00;A62C31/28;B64D1/18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劉相宇 |
| 地址: | 272001 山東省濟寧市高***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消防 救災 無人機 | ||
1.一種智能消防救災無人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無人機本體及懸掛裝置;
所述無人機本體包括矩形的旋翼平臺(1),所述旋翼平臺(1)前側設置有廣角攝像頭(15);所述旋翼平臺(1)上端設置有朝向其四角向外延伸的旋轉(zhuǎn)支架(11),所述旋轉(zhuǎn)支架(11)外側下端固定設置有第一電機(12),所述第一電機(12)下端設置有與其傳動連接的旋翼(13);所述旋轉(zhuǎn)支架(11)自由端設置有向下彎曲的弧形折彎板(14);
所述懸掛裝置包括旋翼平臺(1)下端固定設置的安裝臺(2),所述安裝臺(2)內(nèi)設置有氣缸,所述氣缸的活塞桿(21)延伸至安裝臺(2)下端并通過第一鉸接件(22)與輔助套筒(23)鉸接;所述旋翼平臺(1)后側的弧形折彎板(14)之間固定設置有光桿(3),所述光桿(3)上設置有能夠沿其延伸方向滑動的軸套(31),所述軸套(31)下端通過第二鉸接件(32)與鎖緊筒(33)鉸接,所述鎖緊筒(33)內(nèi)安裝有噴水管(4),所述噴水管(4)前端向前延伸并搭接在輔助套筒(23),所述噴水管(4)后端設置有與外部消防水管匹配的接頭(41);所述第一鉸接件(22)及第二鉸接件(32)均包括與對應的活塞桿(21)或軸套(31)連接的連接柱(321),所述連接柱(321)下端設置有向下開口的凹槽(322),所述凹槽(322)兩側之間設置有能夠旋轉(zhuǎn)的第一軸(323),所述第一軸(323)上設置有阻礙其轉(zhuǎn)動的扭簧;所述第一軸(323)中部固定設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二軸(324),所述第二軸(324)下端與對應輔助套筒(23)或鎖緊筒(33)轉(zhuǎn)動連接;
所述旋翼平臺(1)后側的旋轉(zhuǎn)支架(11)之間固定設置有導軌(35),所述導軌(35)上設置有與其匹配的直線導軌副(34),所述直線導軌副(34)上端設置有驅(qū)動其動作的第二電機(36),所述直線導軌副(34)后端與軸套(31)固定連接;
所述鎖緊筒(33)內(nèi)前側設置有第一內(nèi)筒(331),所述鎖緊筒(33)內(nèi)后側設置有第二內(nèi)筒(334);所述第一內(nèi)筒(331)與第二內(nèi)筒(334)同軸布置且其內(nèi)徑與噴水管(4)外界相匹配;所述第二內(nèi)筒(334)側壁上對稱設置有沿前后方向布置的貫通槽,所述鎖緊筒(33)后側壁上設置有延伸至貫通槽內(nèi)的隔板(335),所述隔板(335)將貫通槽分隔成第一導向槽(336)及第二導向槽(337),所述鎖緊筒(33)后側壁上設置有與第一導向槽(336)連通的安裝口(339),所述噴水管(4)上固定設置有與安裝口(339)匹配的凸塊(42);所述第一內(nèi)筒(331)與鎖緊筒(33)之間的空間內(nèi)設置有多個第一彈簧(332),所述第一彈簧(332)一端與鎖緊筒(33)內(nèi)前側壁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332)另一端均與擠壓在第一內(nèi)筒(331)前端面上的擋板(333)連接;所述第一內(nèi)筒(331)與第二內(nèi)筒(334)之間存在間隙,所述間隙的長度大于凸塊(42)的長度;通過安裝口(339)能夠在噴水管(4)插入鎖緊筒(33)內(nèi)時使凸塊(42)進入第一導向槽(336)內(nèi),而后使凸塊(42)向前運動克服第一彈簧(332)的彈力擠壓擋板(333),當凸塊(42)脫離第一導向槽(336)時旋轉(zhuǎn)噴水管(4),此時凸塊(42)能旋轉(zhuǎn)到第二導向槽(337)處并在擋板(333)的作用下被壓入第二導向槽(337)內(nèi),因此通過凸塊(42)、第一導向槽(336)及第二導向槽(337)的設置能夠?qū)崿F(xiàn)噴水管(4)的安裝;由于第一彈簧(332)及擋板(333)的擠壓,凸塊(42)不會從第二導向槽(337)內(nèi)滑出;第二導向槽(337)的開口方向朝向輔助套筒(23)一側,因此當噴水管(4)噴射時噴水管(4)在后坐力作用下會向第二導向槽(337)內(nèi)側移動,使得噴水管(4)與鎖緊筒(33)不會分離。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消防救災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向槽(337)內(nèi)設置有第二彈簧(338)。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智能消防救災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內(nèi)筒(334)內(nèi)側設置有至少一組弧形槽(52),所述弧形槽(52)內(nèi)間隔布置有橡膠條(53),所述橡膠條(53)內(nèi)側面與噴水管(4)外壁貼合。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智能消防救災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52)內(nèi)一側的橡膠條(53)上固定設置有彈性繩(5),所述彈性繩(5)依次穿過相鄰的各個橡膠條(53)后通過與弧形槽(52)連通的過線孔(51)延伸至第二內(nèi)筒(334)外,并且最終繞至第二導向槽(337)內(nèi)與第二導向槽(337)的內(nèi)壁連接,所述彈性繩(5)位于凸塊(42)后側且能夠在第二彈簧(338)壓縮后阻礙凸塊(42)運動;所述橡膠條(53)上對應設置有與彈性繩(5)匹配的穿繩孔(5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龍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山東龍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51440.1/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