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激光回歸反射無人汽車涂層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44832.5 | 申請日: | 2020-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7547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9 |
| 發明(設計)人: | 戴李宗;鹿振武;黃楚紅;袁叢輝;許一婷;陳國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9D163/00 | 分類號: | C09D163/00;C09D5/00;C09D7/43;C09D179/04;C09D5/33;C09D7/62;C08G83/00;B05D7/24;B05D7/00;B05D5/00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首創君合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張松亭;姜謐 |
| 地址: | 361000 ***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激光 回歸 反射 無人 汽車 涂層 制備 方法 | ||
1.一種激光回歸反射無人汽車涂層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用偶聯劑對玻璃微球進行表面改性,獲得表面親油的改性玻璃微球;
(2)在改性玻璃微球的表面從內到外依次鍍上第一反射膜、第二反射膜和第三反射膜,獲得鍍膜玻璃微球,第一至第三反射膜的光學厚度依次增大,其中第一至第三反射膜中均含有金屬有機框架,該金屬有機框架的配體的結構式為R為-Cl、-CH3、-CH2CH3、-NH2、-H或-CN,且第一反射膜的金屬有機框架的配體為含吸電子特性側基的有機配體,第二反射膜的金屬有框架的配體為含弱給電子特性側基的有機配體,第三反射膜的金屬有框架的配體為含強給電子性質的側基的有機配體;
(3)在基體表面制備底漆層;
(4)在底漆層上涂覆粘結組合物至玻璃微球直徑的一半的厚度,將鍍膜玻璃微球均勻散落于粘結組合物中,待粘結組合物固化后形成粘結層后,用過氧水破壞露出粘結層的鍍膜玻璃微球表面的第一至第三反射膜,然后涂覆環氧保護涂層,即得。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微球的直徑為40-50μm。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膜、第二反射膜和第三反射膜的厚度依次為0.5-1μm、1-2μm和1-2μm。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三反射膜均通過浸漬金屬有機框架納米顆粒的乙腈懸浮液后固化獲得,其中金屬有機框架納米顆粒通過水熱法制得。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三反射膜的材質均為金屬有機框架MIL-101(Cr)薄膜材料。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漆層由環氧樹脂E-51和間苯二甲胺制成。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漆層中,所述環氧樹脂E-51與間苯二甲胺的質量比為60-80:5-15。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結組合物的粘度為15-17s,由氰酸酯樹脂SSHD-80、羥甲基纖維素、間苯二甲胺和適量水制成。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結組合物中,氰酸酯樹脂SSHD-80和間苯二甲胺的質量比為15-25:1-15。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漆層由環氧樹脂E-51和間苯二甲胺制成,其中環氧樹脂E-51與間苯二甲胺的質量比為60-80:5-15;所述粘結組合物的粘度為15-17s,由氰酸酯樹脂SSHD-80、羥甲基纖維素、間苯二甲胺和適量水制成,其中氰酸酯樹脂SSHD-80和間苯二甲胺的質量比為15-25:1-1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大學,未經廈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44832.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非流行網格模型切片處理方法
- 下一篇:垂直結構LED芯片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