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產養殖池塘尾水處理及循環利用系統和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39528.1 | 申請日: | 2020-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590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1 |
| 發明(設計)人: | 劉建勇;蔡強;卓宏標;林松;傅學麗;楊榮業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海洋大學;湛江市國興水產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03/2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南鋒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千帆 |
| 地址: | 52400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產 養殖 池塘 水處理 循環 利用 系統 方法 | ||
1.一種水產養殖池塘尾水處理及循環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本系統按尾水處理順序依次包括排水砂井、沉淀池、生物處理池和化學處理池;所述排水砂井包括養殖尾水排放控制裝置、未達標尾水排放控制裝置、達標尾水排放控制裝置以及沉淀池和生物處理池沉淀物收集控制裝置;所述沉淀池包括沉淀池尾水進入裝置、沉淀池尾水排出裝置、沉淀池沉淀物排出控制裝置、沉淀池隔水墻以及沉淀池顆粒沉淀物沉積區域;所述生物處理池包括生物處理池尾水進入裝置、生物處理池尾水排出裝置、生物處理池沉淀物排出控制裝置、生物處理池隔水墻以及生物處理池顆粒沉淀物沉積區域;所述化學處理池包括化學處理池尾水進入裝置、可回收尾水排出控制裝置、化學處理池尾水排出控制裝置和噴泉式曝氣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產養殖池塘尾水處理及循環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隔水墻和所述生物處理池隔水墻分別設于所述沉淀池和所述生物處理池中間,使得沉淀池和生物處理池形成n字形;所述沉淀池的彎道處設有底部稍低的沉淀池顆粒沉淀物沉積區域,所述生物處理池的彎道處設有底部稍低的生物處理池顆粒沉淀物沉積區域。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產養殖池塘尾水處理及循環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尾水排出裝置和生物處理池尾水排出裝置為高度略低于對應池深的PVC管,所述PVC管上端密布有直徑0.5~1.0cm的小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產養殖池塘尾水處理及循環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和所述化學處理池的面積為所述水產養殖池塘面積的3%~5%;所述生物處理池的面積為所述水產養殖池塘面積的5%~8%。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產養殖池塘尾水處理及循環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泉曝氣機安裝于化學處理池的中央。
6.一種使用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系統的尾水處理及循環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進入該系統的尾水首先經排水砂井粗過濾去除死蝦、蝦殼、殘餌及糞便等廢物,再進行分流處理,經檢測達標的尾水可直接排入大海,檢測不達標的尾水則進入沉淀池,經過一段時間沉淀后,尾水經過濾進入生物處理池,生物處理池內采取貝藻混養方式凈化水質;沉淀池和生物處理池的沉積物經收集后重新進入排水砂井;生物處理后的尾水經過濾后進入到化學處理池,經噴泉式曝氣機曝氣消毒后的達標尾水直接排入大海,若達到養殖用水標準,也可抽回蓄水池進行循環利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海洋大學;湛江市國興水產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東海洋大學;湛江市國興水產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9528.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