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多源測錄井數據的生物擾動儲集層識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37612.X | 申請日: | 2020-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8296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0 |
| 發明(設計)人: | 牛永斌;向威;單婷婷;胡舒茵;王培俊;趙佳如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7 | 分類號: | G06F30/27;G06N3/04;G06N3/08;G06T11/20;E21B4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東方盛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張換君 |
| 地址: | 454003 河南***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多源測錄井 數據 生物 擾動 儲集層 識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基于多源測錄井數據的生物擾動儲集層識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獲取生物擾動儲集層,并基于多源測錄井方法獲取生物擾動儲集層的測井曲線及FMI電阻率成像測井圖像;對測井曲線進行標準化檢測及標準化處理;基于測井曲線及數據獲取測井曲線響應特征;基于FMI電阻率成像測井圖像獲取FMI電阻率成像測井響應特征;基于BP神經網絡構建生物擾動儲集層識別模型,并通過測井曲線響應特征、FMI電阻率成像測井響應特征對生物擾動儲集層識別模型進行訓練,通過訓練好的生物擾動儲集層識別模型對生物擾動儲集層的生物擾動指數進行識別。本發明能夠準確可靠的對生物擾動作用形成的儲集層進行識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儲集層識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基于多源測錄井數據的生物擾動儲集層識別方法。
背景技術
儲集層是具有連通孔隙、允許油氣在其中儲存和滲濾的巖層。儲集層的儲集能力是由儲集層的巖石物理性質決定的,通常包括其孔隙性、滲透性;孔隙性決定了儲集層儲存能力的大小,滲透性決定了儲集物的滲流能力。儲集層的巖石物理性質能夠反映在地球物理測井參數上,對于儲集層識別可以通過常規測井技術并結合測井新技術。儲集層類型的劃分主要是依據自然電位曲線結合自然伽馬曲線,并通過中子、密度、聲波、電阻率曲線等特征判別儲集層好壞,如結合地質特征、鉆井、錄井顯示、試油資料以及巖心分析等,綜合準確分析儲層的儲集能力。目前對常規巖性油氣儲層和縫洞型潛山油氣儲集層的識別,方法比較多,也相對成熟。但是對于生物擾動作用形成的油氣儲集層還沒有很好的方法,儲層識別質量也不高。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種能夠準確可靠的對生物擾動作用形成的儲集層進行識別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多源測錄井數據的生物擾動儲集層識別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能夠準確可靠的對生物擾動作用形成的儲集層進行識別。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多源測錄井數據的生物擾動儲集層識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獲取生物擾動儲集層,并基于多源測錄井方法獲取生物擾動儲集層的測井曲線及FMI電阻率成像測井圖像;
S2、對多源測錄井方法獲取的測井曲線進行標準化檢測及標準化處理;
S3、基于標標準化處理后的測井曲線及數據,獲取生物擾動儲集層的測井曲線響應特征;
S4、基于FMI電阻率成像測井圖像,獲取生物擾動儲集層的FMI電阻率成像測井響應特征;
S5、基于BP神經網絡構建生物擾動儲集層識別模型,并通過生物擾動儲集層的測井曲線響應特征、FMI電阻率成像測井響應特征對所述生物擾動儲集層識別模型進行訓練,通過訓練好的生物擾動儲集層識別模型對生物擾動儲集層的生物擾動指數進行識別。
優選地,所述步驟S1中,生物擾動儲集層的生物擾動強度大于30%。
優選地,所述步驟S1中,多源測錄井數據的獲取包括:自然電位測井SP、自然伽馬測井GR、井徑測井CAL、雙側向電阻率測井、聲波測井、補償中子測井CNL、補償密度測井DEN,其中,所述雙側向電阻率測井包括深側向RD和淺側向RS。
優選地,所述步驟S2中,對多源測錄井方法獲取的測井曲線進行標準化檢測及標準化處理的具體方法包括:
S2.1、設置關鍵井,以及所述關鍵井、待標準化井的標準層;
S2.2、分別計算關鍵井與待標準化井的標準層參數的頻率分布直方圖及特征峰值,頻率分布差異小于預設閾值,則無需標準化,否則,執行步驟S2.3對測井曲線進行標準化處理;
S2.3、基于關鍵井與待標準化井的標準層參數的特征峰值對待標準化井進行標準化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理工大學,未經河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761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